四月,在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

读特记者 李萍
2019-04-15 09:19
摘要

13日晚,北京怀柔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全球影人聚集,星光熠熠,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此举行。

电影节评委全体成员亮相开幕式。

13日晚,北京怀柔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全球影人聚集,星光熠熠,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此举行。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吸引境内外注册媒体共计591家,记者1669人,北京市场创投项目累计收到735个项目,将展映影片近500部。

苏菲·玛索等200余位国内外影人亮相红毯

现场,200余位国内外影人、50组剧组踏上红毯。除了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电影人组成的“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外,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影片主创纷纷亮相红毯。如中国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携最新献礼电影《中国机长》主演张涵予、袁泉等走上红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的影片《音乐家》是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导演西尔扎提·亚合甫及主演胡军等主创在红毯上,与影迷互动。该片改编自音乐家冼星海鲜为人知的经历,谱写了一段中哈友谊的故事,精彩诠释了家与国的水乳交融。另外,《烈火英雄》《红星照耀中国》等片的主创也到场助阵本届电影节。

法国著名女演员苏菲·玛索、美国著名演员克里斯托弗·沃肯、日本著名女演员栗原小卷等国际电影人也亮相红毯,与中国电影人共迎电影盛事。他们在电影上的成就早已受到业界的广泛肯定。开幕典礼上,由他们连接中西电影文化、向观众推荐入围“天坛奖”电影,意义深长。

红毯上青年演员们的身影,代表了中国电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表演上积极进取的青年演员吴谨言,与搭档表演节目的演员迪丽热巴,一同展现了年轻电影人的活力和风采,周冬雨、陈都灵等年轻演员也在红毯上展现了不同魅力,给现场粉丝带来不少惊喜。

开幕式

七十华诞光影同行

此次开幕典礼围绕“家·国”主题,带领观众回顾了新中国70年的电影发展,电影人的表演与舞台上的电影画面完美配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电影对家国情怀的完美阐释。

典礼上,苏菲·玛索在风筝的牵引下登上舞台,这只风筝象征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儿童电影《风筝》,也是中法友谊的见证。苏菲·玛索兴奋地表示“希望在北京骑单车、放风筝,看世界最好的电影”。她还透露正在中国拍摄一部电影。

入围影片推荐嘉宾栗原小卷回忆了她与中国电影的结缘——40年前曾来中国参加日本电影周。此后她多次到访中国,受到中国影迷热情欢迎。如今,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互动越来越频繁,来到中国拍片的国际影人也越来越多。

90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田华登台推荐开幕影片,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向这位见证了新中国电影逐步发展壮大的演员致敬。田华是经典电影《白毛女》中喜儿和《党的女儿》中田玉梅的扮演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她向观众推荐的开幕影片《音乐家》,改编自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鲜为人知的一段经历。

栗原小卷亮相红毯。

用电影连接中国与世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中国电影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就。其中,2018年,中国内地市场电影票房达到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其中国产片票房378.97亿,占比62.15%;2019年2月11日内地票房突破100亿,用时42天,刷新纪录。与这些数字相伴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环境的优化,产业的成熟,影片质量的提升。

照片定格瞬间,电影记录时光。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就,在光影的世界清晰可见。中国电影人不断创造成绩,讲述中国故事,弘扬家国情怀。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影史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别是《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从不同角度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家国理念。

随着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评奖、论坛、嘉年华等各项活动渐次展开。世界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市场、中国创作。北京国际电影节搭建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之间的桥梁,吸引数百家中外电影机构和万余名嘉宾齐聚北京。

踊跃的观众

四月,在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在电影中了解最值得纪录的中国故事,用电影连接中国与世界。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