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不能用嘴巴吃饭怎么办?深圳这家医院给出好方法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王平
2019-04-10 11:50
摘要

用嘴巴吃饭生下来就会,但用鼻子吃饭服药可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用嘴巴吃饭生下来就会,但用鼻子吃饭服药可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可对于一些肿瘤患者来说,这却是他们走向康复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在医院还有医生护士照顾,回家还带着这根留置管怎么办呢?

近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翎蓝之家,来自头颈神经外科的护理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时间,做了一次“鼻饲”护理专题教育活动,把这项新生存技能教给家属、患者和医院的护工。

不得已用鼻饲,患者对这根“管子”感到很茫然

李先生因喉癌、下咽癌术后需继续行放疗,放疗后期因下咽食道粘膜水肿,吞咽困难,难以经口进食,放疗期间需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饮食以保证机体所需营养。张大爷因舌癌术后吞咽功能障碍,出院后仍需经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以满足机体所需营养,促进术后康复。

头颈神经外科护士长曾娇媚告诉记者,在他们科室里,不少患者由于头颈部肿瘤压迫或术后恢复期以及脑出血等原因,不适合或者不能经上消化道正常进食,通过单纯的静脉营养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而且成本高昴,必须进行鼻饲来补充营养。

但是面对这么一个从鼻子进入身体的管子,患者自己不习惯,家人和护工也不知道该如何护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误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医院护理部路虹主任支持下,头颈神经外科护理志愿者们在医院患者志愿者服务中心——翎蓝之家开展科普教育,为在院和已经出院只能靠鼻饲补充营养的病友提供技术指导,让他们用好这条向身体输送能量的通道。

输送能量的通道,操作不当可能引起并发症

据了解,鼻饲是将鼻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又简便的肠内营养法。主要对以下人群比较适用: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手术后、食管狭窄和肿瘤患者;早产婴或病情危重的婴幼儿;以及拒绝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和维持患者生命。

护理志愿者们告诉记者,在肿瘤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当中,很多患者因为疾病康复过程中需要带着鼻饲管出院,由家属或护工在家进行鼻饲护理的操作。如果操作不当,会发生许多并发症,比如腹泻、腹胀、胃潴留、粘膜损伤、便秘等,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误吸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而危及生命。

参加本次专题健康教育活动的患者家属张阿姨说,这堂课非常实用,包括怎么让病人逐渐适应新的进食方式,如何安全进行胃管注食?注入食物的量和间隔时间如何把握?什么样的食物可以制作流食以保证机体所需等,还掌握了什么样的表现算并发症,怎么处理等鼻饲的基本技能,这一肚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回去就知道如何护理家人了。

护理部主任路虹表示,鉴于肿瘤患者康复的长期性和特殊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每个病区护理志愿者们每周都为病友举办健康教育活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在就医治疗期间及出院延续护理当中遇到的难题,避免了很多安全隐患的发生。

图为护理部主任路虹。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王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