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莞深协同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9-04-03 12:36

东莞松山湖南延,深圳北拓,中子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仅隔着一座巍峨山,迎着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协同发展的莞深,如何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近日,莞深协同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问题研讨会在东莞松山湖科普馆召开,来自莞深两地城市规划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言献策。多名专家学者期待,莞深两地能够在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率先开放协作,携手下好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手棋。

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黄少文表示,松山湖将聚焦关键领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努力把中子科学城打造成新时期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

在更高层面进行跨界区域顶层设计

2019年,东莞市全面启动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省政府同意将其上升为省级发展平台,并以中子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核心载体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先后参与中子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等国内多个高新区及科学城的规划研究。

该院院长方煜建议,莞深可借鉴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大胆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在更高层面进行跨界区域顶层设计,建立起中子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长效而有力的协同共建机制。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则指出,目前在空间布局可以进一步突破,可通过体制机制重构,联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创建“湾区科学城”,赋予高一层级的管理机制和统筹规划;并探索牵头组建国家科学城联盟、国际科学城联盟,实现各科学城之间的资源共享发展。

“最理想的目标是机制上能够实现一体化机制,能够成立特别合作区共建共享。”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张建荣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共识目标,即充分发挥中规院给中子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两边都在做科学城规划之便利,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按照“大湾区所需、莞深所能”,当成一个整体精准规划好两个科学城的功能业态、创新链条、要素配置及空间格局。

打好中国科学院这张牌

2018年11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门前,随着两块红布徐徐拉开,写着“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的银色牌子正式亮相,拉开红布的其中一只“手”便是中科院。

“打好中科院这张牌尤为关键。”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认为,如果中子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在资源上能够打好中科院这张牌,会有利于莞深两地更好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资源捏起来。包括交通、土地、人才、环境、企业和基金等资源,都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起来。

王富海进一步指出,中子科学城的规划,要争取更多创新要素在这里聚集和融合发展,比如华为溪流背坡村,企业本身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也愿意投入研发创新,但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子科学城也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它们的研发对象、突围方式、合作范围有差别很大:华为如果要做创新,会在全球找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而不一定会就近利用中子科学城的平台,中子科学城也可能是在全球范围寻求创新合作,“因此要做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话,很大的任务是让这些核心创新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提升”。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黄金认为,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实验室,是莞深将来做好科学城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依靠更为有力的规划黏合,带动这些创新要素在两座科学城之间不断集聚并产生叠加效应。

想方设法让科学家把团队带过来

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即将面临的是与过往数十年发展完全不同的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在黄金看来,中子科学城要吸引广大科学家前来发展,关键要找到他们的社会关系所在,把这些科学家的社会关系组织起来,就有可能把科学家团队带过来。

黄金分析,中子科学城不仅要有大科学装置,还要搭建起一个平台,把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所要做的实验装置引入到一个整体空间当中,进行人才等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另外应多举办一些国际交流活动,使得中子科学城成为相关领域全球大型学术交流活动的选择。

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莫碧文则指出,目前中子科学城对于广大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前来发展,仍缺乏组织者或者助推者把这些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原本比较松散的活动组织得更为有趣,更有文化底蕴。

莫碧文建议,接下来,莞深在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作上应该以人为中心,从构建创新社群的角度加强各类人才、组织之间的对接和联系。

建议从光明城站配套建快轨连接中子科学城

中子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虽然直线距离较短,但联通不便。作为连接两大科学城的快速直达通道,中子科学城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该通道路线建设长度约12公里,造价约20亿元,有望于今年开工。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张建荣建议,中子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在交通上的协同要有一个串联中心,一方面争取未来莞深快轨以及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经过中子科学城,并形成区域交通枢纽,这样才有足够的条件支撑中子科学城未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前期可考虑从光明城高铁站新建一条快速轨道交通,点对点连接到光明科学城中心和中子科学城中心。

光明城站可通过广深港高铁快速到达香港、广州等核心地区,为两大科学城建立起通达全球的快速通道,将更好地满足广大科学家的需求。

“城市生态的支撑和交通构架的协调发展,应该放在第一位。”张克科表示,中子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拥有卓越的自然禀赋,这样生态在莞深一带不可多得,也是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前来发展的环境优势之一,因此在交通规划中要坚持生态优势,尽量减少移山开路,可以借鉴台湾阿里山等地区的做法,用缆车、山间绿道、云轨等交通方式,再结合高铁快轨等轨道交通网络,形成复合型交通格局。

张建荣则提出了连山接湖的想法,即在现有基础上优化生态管制分区分类,并借鉴深圳的发展经验,将一些教育科研设施、体育休闲设施、生态公园等跟现有山体结合起来,用主要交通设施进行串联,形成生态连廊,构建起具有世界级生态品质的科学城。

张克科指出,莞深两地在交通规划上要站在更高的视野思考,创造条件共建共享,通过高铁连接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香港科技大学南沙校区,深圳西丽国际科教城等重要平台资源,真正打造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国家级科学城。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