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深圳市政府透明度指数在较大的市中位居第一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2019-03-29 18:21
摘要

3月28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9年《法治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3月28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9年《法治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8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工作亮点纷呈,透明政府建设持续深化。同时公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8)》显示,49家较大的市政府中,深圳市政府透明度指数位居第一

法治蓝皮书指出,2018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领域继续拓展,政务公开工作规定不断细化,重大决策预公开情况多有进步,政务服务信息公开趋于细化,政策解读信息发布更加规范、便民,政务公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能力、促进依法行政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

2018年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十周年,中国社科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围绕决策公开、管理服务公开、执行和结果公开、政策解读与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等方面,对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的49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00家县级政府开展了政务公开情况评估,形成了《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8)》。这也是自2010年发布《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以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连续发布的第十部《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成为全程跟踪记录、促进中国政务公开工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

项目组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等相关文件,设定了2018年的评估指标。其中,针对较大的市的一级指标包括决策公开、管理服务公开、执行结果公开、政策解读与回应关切。评估发现,2018年,深圳市政府透明度指数为86.13,在较大的市中位居第一。其中,深圳市政府在解读回应方面得分较高,为95.80;决策公开、管理服务、执行结果得分依次为84.40、81.55、86.63。除深圳外,较大的市排在前列的还有青岛市、苏州市、成都市、宁波市、合肥市、广州市、福州市、淄博市、银川市。

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结果(较大的市)

排名

较大的市

决策公开

(25%)

管理服务

(35%)

执行结果

(20%)

解读回应

(20%

总分

(满分:100分)

1

深圳市

84.40

81.55

86.63

95.80

86.13

2

青岛市

95.44

84.73

83.13

79.70

86.08

3

苏州市

87.44

81.33

87.50

86.00

85.03

4

成都市

75.76

78.79

83.13

86.00

80.34

5

宁波市

84.40

73.50

86.63

79.70

80.09

6

合肥市

81.28

82.92

59.50

93.70

79.98

7

广州市

75.76

73.22

91.00

86.00

79.97

8

福州市

70.48

78.79

77.00

95.80

79.76

9

淄博市

70.48

79.29

87.50

83.90

79.65

10

银川市

83.20

71.13

83.13

86.00

79.52

另外评估发现,2018年国务院部门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在前列的有国家税务总局、教育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

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在前列的有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贵州省、四川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云南省、海南省。

县级政府排在前列的有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普陀区、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上海市虹口区、北京市东城区、山东省荣成市、浙江省义乌市、山东省龙口市、贵州省六枝特区。

蓝皮书指出,经过十年长足发展,中国政务公开工作逐渐迈入法治化轨道,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亮点纷呈。如政务公开领域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规定继续细化;重大决策预公开情况多有进步;政务服务信息公开趋于细化;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公开有所改善;政策解读信息发布更加规范、便民。

但同时,0法治蓝皮书也指出了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权力清单公布完整度、更新及时性不佳;部分“双随机”信息未公开、内容不全面;部分行政处罚事项与结果公开不及时;地方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不全面不及时等。

为此,法治蓝皮书建议,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透明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作为,应不断不提升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坚持公开促参与、公开促管理的理念,切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水平,通过信息化不断强化公开效果,提升政务公开与政府管理业务活动直接的黏合度。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