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早期行为语言!首届深圳发育行为儿科医学研讨会举行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小欢 文/图
2019-03-25 11:24

3月24日,“2019第一届深圳发育行为儿科医学研讨会”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发育行为学科倡导者、美国波士顿儿科医院Brazelton发育行为儿科医学中心主任Nugent博士教授担任主席,来自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从儿童精神行为疾病如何干预治疗、以及如何读懂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更好地跟孩子交流、把握孩子行为转变的关键期,拥有更融洽的亲子关系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我的宝宝38个月了还不会说话,只会说几个字怎么办?”“我们家的那个很容易被激怒,动不动就尖叫大哭!”“还有我家的,就是个睡渣兼饭渣,对外界的东西也不感兴趣,怎么办?”日常生活中,老母亲这样的抱怨很多,有些纯粹大惊小怪,但有些必须要引起警惕,可能是儿童精神行为疾病,需要到发育行为儿科进一步就诊。

发育行为儿科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并重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儿科学领域出现发育行为儿科学这一专业名称,1999年3月获得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分支学科的地位,目前美国发育行为儿科学分会已成为美国儿科学会八个最大的分会之一。2013年,中国成立发育行为儿科组,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据世卫组织报道,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亿人患各类心理精神障碍,占人口的10%,预计20年后精神行为障碍将成为全世界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儿童情况也不乐观,据联合国不完全统计,儿童患精神行为疾病,如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语言行为障碍等人数占总人口的3%-5%。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存在行为心理问题,而0-6岁的儿童,近年患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呈快速上升趋势。

充分利用儿童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时机,进行婴幼儿早期干预和护理,通过教育引导、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多种手段共施,将有利于促进新生儿代偿性康复和防止儿童神经系统伤残,并对提高人口素质和减少国家、家庭长期投入有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但是,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本身有困难,一方面,家长很难发现患儿的早期症状,往往首次就诊年龄就已经很大了,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即使发现异常,也存在侥幸,造成疾病的忽视和延误治疗。同时,我国只有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等大型儿科医院才设有行为发育儿科,合格医护人员非常有限,这对于儿童精神行为疾病的诊治非常不利。因此,培养更多优秀医护人员,发展行为发育儿科,迫在眉睫。

“我们提倡婴幼儿早期干预,把时间点推进到新生儿期,除了目前已有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客观检测手段,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到新生儿行为观察中。”专家表示。

专家建议,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兴奋性增高,比如易激惹、频繁惊跳、尖叫性啼哭甚至惊厥发作或者抑制状态,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以及睡眠障碍、喂养困难、护理困难还有一些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等,都应该到高危儿门诊就诊。

此外,本次论坛还将为基础研究者、临床医生、医院、行业协会、中外知名科研院校、研发中心、基因药物研发公司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为学术交流、研究合作、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提供渠道,以促进产、学、研发展结合,助力中国发展发育行为儿科建设。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小欢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