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记陈一鸣“名人”和她的师傅刘菁八段

读特记者 陈强 文/图
2019-03-24 22:40
摘要

作为聂卫平棋圣的嫡传弟子之一的刘菁八段,到现今为止,只收过一位弟子,还是位女弟子,她正是中国围棋新鲜出炉的首位女“名人”——陈一鸣三段。

刘菁八段和中国围棋新鲜出炉的首位女“名人”陈一鸣三段。

人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话用在刘菁、陈一鸣师徒二人身上,再恰当不过。

作为“棋圣”聂卫平大师的嫡传弟子之一的刘菁八段,到现今为止,只收过一位弟子,还是一位女弟子,她正是中国围棋新鲜出炉的首位女“名人”——陈一鸣三段。陈一鸣盈盈浅笑地说,师傅在聂老的家里学棋三年,而我在师傅家里学棋,也是三年。

刘菁则憨憨地说,“可不是嘛,2004年,一鸣来到北京清风少年队,不久后清风少年队解散,她妈妈还想让她继续跟着清风门的老师学棋,于是,我就收下了她,她一周来我家三次,一次3小时,这样坚持了三年。”刘菁回忆说,当时的目标就是带陈一鸣进入“职业路”,2009年,陈一鸣以定段赛第一名,终于走上了职业棋手之路,而刘菁自己也从一线下来到中国棋院围棋部工作,“徒儿的翅膀长起来了,也正是我该放手让她自己在黑白世界闯荡的时候了”。

陈一鸣8岁学棋,受广东省围棋名宿容定行和广州棋院院长冯曼启蒙,再师从曾炳权六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就是“北漂”,进入清风少年队,之后才有缘拜刘菁为师。

“那三年,可以说是我围棋生涯中的关键时期,老师主要是在大局观上锤炼我。”陈一鸣说,“思路上的收获,对女棋手来讲,可能尤其重要。”刘菁则说,“男女在大脑结构上有所不同,这决定了女棋手大多注重局部的得失,我便把重点放在培养她的大局观上,而我们聂门,特点之一正是大局观强。”

26岁的陈一鸣终于在首届中国围棋女子名人赛上一鸣惊人,收获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个人冠军,成为中国围棋首位女“名人”。她微笑着说,“这个年纪才拿到第一个个人冠军,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巧的是,我师傅他个人拿下的第一个个人冠军,那年也是26岁”。听闻这话,刘菁一抬双眉略微思索后笑道,“还真是的呢,2001年,我参赛阿含桐山杯拿到第一个个人冠军时,也正是26岁呀。”师徒二人不禁大笑起来。

记得过去和刘菁闲聊时,他曾略带惭愧之色说,“我这个人,比较懒,属于那种不勤奋的,就靠小聪明学棋,所以没什么大出息。”而陈一鸣则告诉我说,“成绩出得晚,跟我过去不够用功有很大关系。我兴趣太多,小时候钢琴拿到八级证,又喜欢滑雪溜冰,还玩美式台球,又爱唱歌,跟其他棋手比,用在围棋上的时间,确实不是最多。”

这次阆中决赛赛前,刘菁就跟我说,“一鸣这回有戏,我感觉她涨棋了,看她前面的比赛,局部技术有长进,而心理素质也见提高”。等到陈一鸣第一盘逆转取胜后,刘菁又说,“如果她如愿拿下冠军,我们就跟你聊聊她。”当晚比赛结束后吃饭时,刘菁笑着说,“我已带她去喝了点小酒,当然没喝多少,就是祝贺一下。饭后我们按约定,聊一聊。”

陈一鸣告诉我,“这两年我比过去是要刻苦一些了,技术上的确是有所提高,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理上成熟些了,稳定些了。而我在这次比赛中,运气也非常好。”

刘菁说,“该是给师傅聂棋圣汇报一下了,作为聂老的第三代弟子,如今终于有了拿得出手的成绩。”而陈一鸣则说,“太远的还没想过,但这几年我要好好下棋,争取更好的成绩来回报关心我培养我的所有老师和家人、朋友。”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陈强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