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2019深圳市梧桐山第四届毛棉杜鹃花会”主会场启动仪式在小梧桐广场正式开幕。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出席活动。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花会展出的毛棉杜鹃原生态群落,是梧桐山科研团队绞尽脑汁,攻克毛棉杜鹃繁殖技术,在国际上第一个成功培养大批量的毛棉杜鹃种苗。
12年抚育“杜鹃谷”一鸣惊人
据介绍,梧桐山科研人员攻克的毛棉杜鹃繁殖技术,包括播种、高压、组培、扦插繁殖,是在国际上第一个成功培养大批量的毛棉杜鹃种苗。目前,梧桐山每年繁育毛棉杜鹃约2000- 5000株。毛棉杜鹃每年生长高度可达到50 cm,个别植株超过80 cm,为梧桐山毛棉杜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毛棉杜鹃的抚育之路从跋山涉水的调查开始。2005年底开始,梧桐山科研团队跋山涉水、走遍梧桐山各个山头,对杜鹃花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梧桐山杜鹃资源非常丰富,山脊线两侧灌木丛中分布有映山红、丁香杜鹃群落,在小梧桐园道边首次发现了“神秘”的毛棉杜鹃群落。
进一步调查发现,海拔90-880米的山体均有毛棉杜鹃分布,其中以400-700米山顶区域蕴藏的毛棉杜鹃资源最为丰富,数量达5万株之多,集中分布在小梧桐杜鹃谷、万花屏、大梧桐、泰山涧、罗龙径山坡等区域。2006年3月份,科研人员发现小梧桐路边少部分毛棉杜鹃零星开花,其它地方的毛棉杜鹃基本不开花。虽然梧桐山蕴藏着的杜鹃花资源非常丰富,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观赏景观。
梧桐山科研团队对毛棉杜鹃开花少、不开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毛棉杜鹃受高大乔木压制,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生长空间,营养不良,树势较弱。森林中存在树木生长速度差异与种间生存竞争,导致发生群落演替变化。如果不予以适度人工干预,大部分毛棉杜鹃将逐步枯死消亡。
2006年起,梧桐山科研团队开始开展抚育工作。根据林业抚育技术的原理,结合毛棉杜鹃群落实际情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经过2006、2007两年的精心抚育,2008年开始,面积15公顷的万花屏景点的毛棉杜鹃 “横空出世”,从原来的零星开花,到全面盛放,灿若云霞,成为深圳最壮丽最震撼的原生态森林花海景观。
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总支副书记刘兴尧告诉记者,小梧桐杜鹃谷从2006年开始每年进行两次抚育,初步解除高大乔木的压迫后,毛棉杜鹃开花效果明显提升。2016年梧桐山成立专业抚育队伍,对小梧桐沟谷毛棉杜鹃富集区进行强度抚育。毛棉杜鹃一见阳光就灿烂,争相盛开。2018年3月,呈现出比万花屏规模更大的花海景观, 面积20多公顷的“杜鹃谷”一鸣惊人,梧桐山杜鹃花海成为深圳一大胜景。
“梧桐山人经过12年抚育工作,从小梧桐山到大梧桐,从泰山涧到罗龙径,走遍了整个梧桐山,共抚育毛棉杜鹃5万多株,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梧桐山高山杜鹃城中花海景观,成为深圳的生态地标与城市名片。”
杜鹃引种品种数目居全国之首
建立杜鹃种质资源库,也是梧桐山科研团队的重要成果。2016年初开始,科研人员通过到全国各地引种,建立杜鹃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先后到安徽、福建、山东、浙江、江苏、云南、广东等地收集引种杜鹃原生种和园艺种,三年时间共引种杜鹃花属植物700多种5万余株,品种数目居全国之首。
刘兴尧表示,把高山杜鹃应用到城市园林,一直是园林园艺界的一大难题。梧桐山风景区科研人员一直怀有创新之梦,将毛棉杜鹃进行杂交,改变花色、引种下山,培育出可以在城市种植的杜鹃新品种。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杂交育种,或将毛棉杜鹃与低海拔适应性较强比较抗热的映山红、锦绣杜鹃杂交,希望培育适应低海拔的品种;或将毛棉杜鹃与不同花色的杜鹃杂交,改变其花色特性,丰富毛棉杜鹃杂交后代的观赏色彩;或从野外毛棉杜鹃不同花色中筛选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培养新品种。通过10年的繁殖研究,已获高山杜鹃杂交新品种3个,自然选优品种2个,映山红类杂交新品种4个,新品种于2019年进行申报。
据悉,2018年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根据杜鹃现有分布情况和地形进行规划设计,欲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杜鹃园,同时对杜鹃园重要节点景观进行提升。目前杜鹃园一期及节点改造已基本完成,种植的杜鹃已经开花并呈现初步景观效果,各色各样的杜鹃争奇斗艳,吸引市民朋友驻足停留拍照,并一直高度评价。
杜鹃园二期高山杜鹃区、国外杜鹃区将在2019、2020年逐步建成。梧桐山科研团队将继续抚育和增加种植,进一步扩大毛棉杜鹃花海规模,把梧桐山杜鹃景观打造成世界性花景。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