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乐业宜居”新光明

读特记者 关万学
2019-03-18 09:00
摘要

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乐业宜居”新光明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知名学校及医疗机构等,光明区全方位打造一流环境吸引人才加盟来源

位于光明区的高铁光明城站。

核心提示

“聚光灯”再次聚焦光明区。3月18日,以“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主题的“2019光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将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五洲厅开幕。

2019光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将是光明区向社会各界深入推介该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良好城市形象的大动作,也是光明区全方位展示光明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及招商引资最新成果的盛会。此次盛会集聚优质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高端人才团队及金融创投机构及券商代表等650人参会。

踏上新征程的光明区,提出了加快建设“四城两区”,努力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宏伟蓝图。站在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聚光灯”下,光明区如何抓住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带来的窗口机遇,并打造媲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营商环境?

为此,光明区提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和经济发展关键。通过全方位的配套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比如发挥“山水林田湖”优势,朝着建设“山水相依、城水相融”的最美光明加速努力。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设最好的学校及医疗机构,营造光明区的一流环境,吸引更多一流人才加盟光明,让扎根光明的企业人才在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中安心创新创业,助力新光明的建设。

依托生态优势加速建设“最美光明” 路网日益完善交通格局踏上新台阶

绿色生态环境是光明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光明区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过程中,始终在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及便捷畅达的交通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始终发挥“山水林田湖”优势,朝着建设“山水相依、城水相融”的最美光明加速努力。

据了解,光明区森林覆盖率高达27%,生态保护用地83.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3%。光明区依托 “山水林田湖”生态本底优势,大力打造“公园之区”,2018年建设提升公园共计51个,全区公园总数达到15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92平方米。

为打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作为光明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项目,光明小镇一直被寄予厚望。按照定位,光明小镇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知名特色小镇。

据了解,光明小镇规划了“一轴五片区”,包括一条贯穿小镇南北的绿道、北部的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中部的主题公园、生态小镇、迳口田园综合体,以及南部的运动森林公园。其中,“一轴”山湖绿道基本建成;国家现代农业庄园首期2000亩花海已于春节期间绽放。2019年将完成整体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的打造,运动森林公园将于2020年建成。

在治水方面,3月7日,光明区全面部署2019年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工作,将全面完成全区148处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城市水体“长制久清”,为市民营造亲水近水环境。目前,光明区15条主要河流已基本完成兼顾治污、防洪目标的综合整治。其中,茅州河干流楼村、李松蓢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14条一级支流全部消除黑臭。

近几年来,光明区通过“交通大会战”,打通了辖区多条断头路及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使得光明区交通便捷性再上新台阶。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光明区借助高铁光明城站,实现10分钟到深圳北、20分钟到福田、25分钟到广州、35分钟到香港,全面进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都市生活圈。

光明区综合交通格局加速形成,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市政路网日益完善,出行难题得到有效缓解。目前,赣深高铁光明段、轨道6号线支线开工建设,6号线光明段全面铺轨。光明城市候机楼建成投入使用。龙大、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方案获市政府通过。光明区次干道及以上道路总里程已达216.556公里,公交线路增加至101条,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增长至93.23%,建成20处公交场站共14.5万平方米。

光明区依托生态优势加速建设“最美光明”。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吸引人才加盟光明形成集聚效应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一直以来,光明区在人才引进上不断探索优化人才政策,以期让更多一流的人才加盟光明,形成人才及产业集聚效应,助力光明产业腾飞。

“光明区能够把顶尖人才吸引过来,就证明它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光明区首个本土诞生的深圳市“孔雀团队”带头人林海晖博士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

光明区于2017年11月,主动对标先进区域,推出“鸿鹄计划”2.0版。通过推行“鸿鹄计划”,光明区力图在深层次上解决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爱才的一系列问题。林海晖博士说,“相信‘鸿鹄计划’会成为光明吸引越来越多高端人才、年轻创业者的‘杀手锏’。”

致力于固体药物临床前晶型开发和剂型创新的新阳唯康创始人田芳同样深有感触,“公司自2015年落户光明区,经过3年多的发展,吸引了6个外国专家、4位海归一起创新创业,我们都是‘鸿鹄计划’的受益者。”

光明区“鸿鹄计划”提出要建立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设立了规模1个亿的光明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推出“亿元人才大礼包”。光明区人才激励基金呈现几何级别增长,区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以及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截至2019年1月底,光明区共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47人,包括深圳市杰出人才1名、深圳市孔雀A类人才5名、深圳市孔雀B类人才4人、深圳市孔雀C类人才26人;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29人、深圳市后备级人才182人。

打造乐业宜居环境让人才安心扎根

知名教育医疗机构提升光明美誉度

如何吸引到顶尖的人才入住光明,并安心扎根光明,“乐业宜居”的环境是关键,其中,教育医疗是重要的一环。

在教育方面,光明区通过重要配套项目的建设,大力提升城区教育水平及美誉度。其中,中大深圳附属学校的动工建设是光明区加快优质学位供给及提升城区教育水平的一个精彩杰作。

3月5日,作为中山大学·深圳的重要配套项目,备受关注的中大深圳附属学校正式动工建设,预计明年8月竣工投用,建成后可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6180个。

2018年,光明区基础教育提质提速,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正式开学,新增优质高中学位3000个。光明区第二中学等2所新建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光明高级中学初中部等3所学校改扩建项目完工,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890个。白花、凤凰学校动工建设,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约共建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

未来几年,光明教育将对标“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标准,加快出台并实施《光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打造光明教育品牌,建设区域教育高地。

至2021年年底,光明区将新建12所、改扩建5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新增学位3.4万个。至2021年建成28所新型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8400个,新型公办园和普惠幼儿园建成比例达到80%以上。

在医疗方面,近年来,光明区大力推动医疗机构的建设。截至目前,光明区拥有3家综合医院,社康中心42家,社会办医疗机构259家。全区医院床位数2700张,千人床位数4.5张,千人医生数3.4人,千人护士数3.8人,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目前,光明区拥有建成后华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总规划床位数4000张,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18年5月开业,开放床位800张,二期规划3200张。

与此同时,光明区拥有正在施工建设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养老“七位一体”的高水平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总规划床位数3000张,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2000张,二期规划1000张,目前一期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桩施工。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关万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