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呼吁高校加快改革 高校“严出”方能人才辈出
读特特派记者 周元春 石义胜 方慕冰 蔡青
2019-03-12 08:20

一名专注从教32年的大学老师,上课堂堂爆满,甚至有人驱车数百里只为听她一节课,但按现行大学教师评价标准,她只能以讲师身份退休?全国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到高校改革问题,他们建议,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评价教师不能以论文“论英雄”。

关于教师评聘:不拘论文评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张震宇认为,高校要培养出杰出人才,就要进行科学管理。而高校科学管理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

张震宇举了河南大学常萍老师的例子:“常萍老师上课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她专注本科教学32年,被学生誉为‘口碑教授’。然而按照职评标准,2016年她退休时只能是讲师,后来学校高规格聘她为副教授,大家纷纷点赞。”

大学破格高聘教师,毕竟不是常有的事。张震宇认为,教育部虽然已经要求把教学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有些高校也采取行动,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仍然没有有效改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也指出,很多高校对教师科研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论文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大量工科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并没有受到重视。“教师入职以后,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写论文上,怎么能指望培养出来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让专注教学的教师不凭论文也能当上教授,名教授也要站在本科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关于学生考核:本科不过关转专科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根据学校规定,对学分未达标受到红牌警示或者累计两次受到黄牌警示的,实行本科学业淘汰机制,18名学生从本科转为专科。这一事件发生后,对许多大学生犹如“当头棒喝”。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认为,学校办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帮助他们轻松及格,而是要让他们‘难及格’,不达标准不能毕业”。

“有的学生上了大学以后放松学业混到毕业,因此,通过用退出机制来严把出口关很有必要。” 全国政协委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说,要严把出口关,需要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其中包括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管理要严格,课程设置中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适当增加,设置的考核标准要有一定的难度。此外,他强调,本科毕业论文要从严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要求,倒逼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踏实学习。

“高校‘严出’,方能人才辈出。”在张震宇看来,严把出口关,要“教考分离”,严肃考纪,由非授课教师出题,让授课教师无从“放水”。要“教评分离”,推广弹性学制和本科转专科制度,力求客观、公正。此外,要完善毕业论文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毕业论文违纪现象。

关于学科设置: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要改,代表委员们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向也得与时俱进。

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科技创新的“风口”。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高校要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看来,从对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多所高校来看,并没有围绕人工智能自身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来建设该专业独有的知识体系、课程与教材体系等。

“要促成人工智能与传统工科的深入融合,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构建课程体系,为本科生全方位普及人工智能知识。”钱锋认为,当前,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意识和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校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则认为,应增设“一带一路”所需专业。 因为调研发现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单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资金、物资,而是人才。因此,建议从学科专业设置上,在部分基础建设相关的高等院校适当增加“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专业。

在解决新技术瓶颈问题和卡脖子的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大学可以有所作为:“大学要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老师学生灵活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推动校企合作,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大学要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有自信、有担当。”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特派记者 周元春 石义胜 方慕冰 蔡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