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肺癌放疗效果取得关键突破 深圳肿瘤医院获奖了
​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钟慧红
2019-03-11 17:03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首都召开。由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院长牵头的项目组荣获二等奖。这也标志着这项历时17年的研究,在提高肺癌放射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获国际指南收载、入选美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获得国际肺癌联盟表彰,成功进入首都科技创新最高致敬行列。

肺癌精准放疗取得四大突破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癌症发病率为278/10万,可以说平均360人就有一个癌症新发患者,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肺癌一直高居发病率榜首!”王绿化院长说,放射治疗作为现代癌症治疗三大手段之一,对不少适应症有不开刀、绝对禁忌少、安全有效等独特优势,这项研究旨在提高其在肺癌治疗效果上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经过团队17年不懈奋斗,取得了四项重要关键性成果。

一是率先建立了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新技术流程和规范。通过对上千例局部晚期肺癌的总结,在国内首次证实3-DCRT疗效优于常规放疗,IMRT进一步改善肿瘤控制,降低肺损伤发生。并制定了新技术流程和规范,领衔制定系列指南,推动我国精确放疗新技术的安全有效发展。

二是在国内率先开展肺癌同步放化疗,制定了最佳同步放化疗方案。建立了国内首个局部晚期肺癌放化疗临床研究平台,开展全球首个不同同步化疗方案的多中心研究,为国人最佳的同步放化疗提供了依据。

三是确立了术后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国内首次并系统开展肺癌术后放疗的随机临床研究,明确术后放疗的价值,在国际上率先筛选出术后放疗的获益人群,解决了术后放疗影响生存的临床争议。

四是阐明了与肺癌放疗敏感性相关的分子指标、遗传学及血清学标记物,为加快精确放疗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际上创新性发现了10个与肺癌预后和放疗疗效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建立了首个中国人精确放疗技术下肺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预测模型,指导临床上的个体化放疗;制定了国内首个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为我国开展精准放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成果获全国330家医疗机构推广

据了解,目前研究成果在全国330家医疗机构推广,大大推进了肺癌规范化放疗及个体化精准放疗,显著提高我国肺癌放疗整体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王绿化院长介绍说,这项研究的成果还包括,发表论文124篇,其中SCI文章39篇,累计IF174.15,项目组被国际会议特邀发言14次。成果在国际上介绍、推广,部分成果被国际指南收载,并入选美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先后荣获国际肺癌联盟“Developing Nation Award”奖和“首都十大疾病科技公关惠民型科技进展”。

据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对北京市的战略定位之一,每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是该领域的最高奖项。此次共有212项成果获奖,包括一等奖24项,二等奖58许项,三等奖130项,均是国内外前沿热点领域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

编辑 李宇婷

(作者:​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钟慧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