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女性书单,特别的好书送给特别的她

蓝笑笑
2019-03-09 11:24
摘要

昨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除了向广大女性朋友致敬,还送上从近期出版图书中精选的十本小说,它们的作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女性作家。

昨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除了向广大女性朋友致敬,还送上从近期出版图书中精选的十本小说,它们的作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女性作家。她们中有已经故去的大师,也有初登文坛的新秀。坦白讲,我们在近期出版的图书遴选时,觉得非常为难,因为由女作家创作的高水准小说实在太多了,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本不用强调作家前那个“女”字。因此,我们推荐的对象,也绝非针对女性读者。

《正午时踏进光焰》 郭爽 著 青马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年11月版

《我愿意学习发抖:十个童年故事》 郭爽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接连推出两本小说集的郭爽让人印象深刻。《正午时踏进光焰》收录七个短篇,郭爽“潜入父辈的耳朵和眼睛里去”聚焦那些无处不在、泯然众人的小人物,她写着“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读出“我们”的人生。接着又读了她的《我愿意学习发抖:十个童年故事》,更为惊艳,本书的十个故事不但是以外国文学作品《格林童话》为“母体”,更罕见地深入描摹外国人的精神与心灵生活,感觉郭爽在进行一场“黑森林之旅”的同时,亦在从事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实验”,她写的是德国人的人生经历,亦是对自己人生的重新打开和再度发现。

《无中生有》 刘天昭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10月版

岁末年初,连着遇见厚重大书,比如五十多万字的《邦查女孩》,比如近百万字的《应物兄》,而刘天昭这本《无中生有》也有八十多万字。在如今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害上了“字数恐惧症”,十几万字都“啃”不下来,更遑论数十万上百万字的巨幅小说。不过,阅读的能力不升即降,真正爱书的朋友不应忌惮和放弃挑战巨幅小说的阅读,只要读进去,找到一种阅读节奏,1089页的《无中生有》并没有那么“恐怖”。事实上,这本小说一点也不艰涩,作者采用了一种叙述的“自传体”笔法,平实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从一个家族史的探究,聊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生活是甜蜜》 李维菁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与郭爽和刘天昭一样,李维菁也曾做过记者,而且更为资深。这本《生活是甜蜜》有李维菁令人欲罢不能的好文笔——一段简单的对话,一次小的心理活动,都能写得趣味横生,更有她对两性关系以及社会现实的体悟与考量。随着阅读的伸展,你会发现李维菁笔下的世界,既丰富多彩又寂寞黯然,可笑之余却仍能觅见亮色,钟晓阳说李维菁的小说中有“纯真与世故的两面镜子”,就是如此的效果吧。可惜,涉猎广泛、才华横溢的李维菁在去年年底因病去世,早逝的才女总是令人唏嘘痛惜,尤其是读了她那么美妙的文字之后。

《息壤》 盛可以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息壤》是盛可以探讨女性问题的长篇新作。一如以往的直接和坦率,这一次,盛可以更敏感地从生育角度切入女性身体自主的抗争历程,并继续深入观照了女性自我意识的渐次觉醒。小说铺写了三代女性的家庭和婚姻生活,有全身心奉献给家庭的,也有拼尽全力要逃离的,有坚持不要生育的,也有费尽心思想要再生育的……可以说,《息壤》是一部女性生育状况的调查书,也是一部女性意识觉醒的见证报告。

《辫子》 [法] 莱蒂西娅·科隆巴尼 著 张洁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2月版

“三个女人,三种生活,三个大洲,同一种对自由的渴望。”这是《辫子》的宣传语。此书是法国女作家莱蒂西娅·科隆巴尼的处女作,是一本故事情节设计非常全球化且政治正确的小说:印度女人的头发,经过意大利女人制作成假发,戴在了接受癌症化疗的加拿大女人头上……同一个时代,迥异的三种命运,却拧成了一个主题,拧出了众多女性的命运缩影。这本小说的框架简单而精巧,语言文字也很克制精准,讲述的是一个让人读罢意难平的故事,但作者本身并没有一味煽情。

《摄影师的妻子》 [英]苏珊·乔伊森 著 骆佳圆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 2018年10月版

《离岸人》 [美]丽萨·康 梁欣琢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年12月版

我们阅读小说,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过去和今天,无论是之于整个人类,亦或仅仅是自己。下面推荐两本打通时间,串联过去与今天的小说。《摄影师的妻子》是英国女作家苏珊·乔伊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用女艺术家普鲁登斯·米勒的视角,回望耶路撒冷的历史,讲述了战争与成长给个人带来的创伤。阅读本书会有一种穿越时间的快感,故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双线并进。《离岸人》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丽萨·康的成名作,她也凭借这本小说入围了201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最终的五强决选。郭佩兰和他的儿子郭德明从中国漂泊到美国,虽然深爱着儿子,可佩兰更向往自由,因此她抛下了儿子,多年后母子再度相逢……书中这对母子曲折跌宕聚散离合的人生,正是作者对这些离岸人的浓缩书写,这其中,既有女性独立的观照,也有亲情关系的拷问,更有对美国移民问题伤疤的揭示。

《飞魂》 [日]多和田叶子 著 金晓宇 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上河卓远 2019年1月版

最后,我们从纯文学的角度推荐两本在语言审美上极具特色与价值的小说集:《飞魂》和《面具后的女人》。先说《飞魂》。在日本文坛被称为“语言派”代表人物的多和田叶子对语言有着强烈的意识,她不是将语言作为表达的工具,而是将语言本身作为目的,并不断用作品实验并实践着。虽然只收录了五个短篇,但我们已经震惊于作者的想象力,她自信而自如地命名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词汇,然后用这些词汇编织了一个又一个超自然但充满美感的画面。

《面具后的女人》 [法]柯莱特 著 陈波 译 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版

作为龚古尔学院首位女主席,西多尼-加布里埃尔·柯莱特有着传奇一般的人生,她当过记者,也当过演员,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波伏娃的“灵感缪斯”,去世后被法国政府以国葬礼遇。去年好莱坞拍出了一部传记片《柯莱特》,令人遗憾的是主要着墨于八卦和猎奇。这本《面具后的女人》才是打开柯莱特的正确方式,不足200页,讲述了27个两性故事,阅读柯莱特的文字,你会惊叹于她对两性关系那种深刻而细微的剖析能力,因为寥寥几笔,你就会从别人的故事中发现并审视自己的虚伪、脆弱。同样,你也会明白纪德为什么会称誉她的作品“自始至终无一败笔,无一赘语,无一俗套”。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蓝笑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