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四十岁以上人群需每年筛查青光眼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陈晓晖 文/图
2019-03-07 09:25
摘要

青光眼隐匿性很强,又被称为“光明的小偷”,它在40多岁人群中发病率超过2%,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4%。深圳市眼科医院举办大型宣教活动,面向市民、患者普及青光眼知识,提高青光眼这一疾病的知晓率。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当天,深圳市眼科医院举办大型宣教活动,面向市民、患者普及青光眼知识,提高青光眼这一疾病的知晓率。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青光眼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失明。

然而,青光眼隐匿性很强,又被称为“光明的小偷”,它在40多岁人群中发病率超过2%,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4%,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却有超过90%的患者对该疾病一无所知,很多患者发现患病时已是中晚期。关于青光眼的症状:有的患者眼睛没有任何症状,却会头痛、呕吐,让人误以为是感冒或是胃肠炎;有的患者会眼球胀痛、干涩不舒服,看灯光时有一个彩虹样的光圈绕在灯光周围。

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汪建涛向记者介绍,事实上,目前在深圳青光眼的发病率已不容忽视。由于深圳人工作压力大,节奏紧张,导致用眼时间比较长,尤其进入信息时代后,90%以上的工作都通过手机电脑进行,眼部承受的压力大幅增加。“虽然目前的医疗无法使已经失明的青光眼患者复明,但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都能控制病情进展,使绝大多数患者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力功能。”汪建涛特别提醒,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体型特别高瘦、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群以及40岁以上的市民,每年需到眼专科体检检查眼压、眼底、视力,对于青光眼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

在市眼科医院当天的活动中,眼科专家从眼药水如何使用、治疗的方式有哪些、术后要注意哪些问题、筛查的重要性等方面向市民科普青光眼知识,并为有需要的市民进行义诊,免费进行眼底检查、测眼压等。

典型病例:

今年49岁的郑先生,20多年前开始患有糖尿病,因为没有定期吃药治疗,近年越发严重,出门都只能依靠轮椅,不能独立步行。他的视力也随着糖尿病加重而同时减弱,今年1月来深圳市眼科医院手术时,他的右眼只有0.16视力,左眼只能看清距离20cm的手指,在手术后左眼勉强恢复到30cm的手动视力。

然而,春节过后,郑先生糖尿病加重,双眼视力也再次急剧下降,眼压非常高。近日再到市眼科医院来检查时发现,为糖尿病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右眼视力已岌岌可危右眼视力。

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青光眼相关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青光眼发病几率越高。青光眼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淤,甚至血管破裂。

专家介绍,由糖尿病易引起的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此类青光眼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该病初期无明显不适,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自行消失,故易误认为是视力疲劳所致。中心视力可维持相当长时间不变,但视野可以很早出现缺损,最后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视野随之缩小、消失,最终失明。整个病程中,外眼无明显体征,仅在晚期时,瞳孔有轻度扩大,虹膜萎缩。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陈晓晖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