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志愿服务月启动,数十家义工团队现场服务场面火爆

读特记者 郑东升 通讯员 李坚强 廖婷 赖洁荃
2019-03-04 11:57
摘要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风尚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志愿服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风尚,引导市民群众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力量,3月3日下午,新区群团工作部联合新区综合办公室(文明办)、新区团工委等单位在大鹏文化广场共同举办山海筑梦·“益”起同行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活动现场首次向全社会发布志愿服务微视频,建立全市首家区级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团市委志愿者部部长、市义工联总干事李琼、新区群团工作部主要负责人出席并讲话。现场约200名志愿者代表参加。

此次活动是为纪念即将到来的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和深圳市第14个义工节而举行的,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指示精神,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凝心聚力为加快新区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增添志愿力量。活动现场,吸引了新区政法办公室、公共事业局、文体旅游局、城市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分局等各单位、以及新区摄影家协会、社会工作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逾30家,以摆摊设点的形式为市民提供面对面的志愿服务。新区妇幼保健院、新区行政服务大厅等服务机构,将医疗咨询、诊疗和办证等有关业务办理服务直接移到现场,将志愿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送到居民的心坎上。

活动伊始,新区群团工作部负责人全面总结了新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深入介绍了2019年志愿服务工作计划。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吸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先进志愿服务经验,提高新区志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二是围绕新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总目标,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促进护河治水、清滩净海、禁毒服务、燃气入户等志愿服务品牌再上台阶、再上水平、再上档次;三是完善志愿者保障和激励机制,通过落实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加强志愿者队伍培训,为深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志愿服务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大鹏贡献,体现大鹏担当。

团市委志愿者部李琼部长为新区志愿服务工作点赞,他表示,本次活动政治站位高,服务效果好,积极响应了党的号召,回应了社会需求,希望新区志愿者们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入参与社会治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作出新的贡献,体现新的担当。活动中,首次向全社会活动中,首次向全社会发布志愿服务微视频,并为荣获2018年度优秀志愿者骨干、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团队颁发证书。

优秀志愿者骨干代表王勤分享了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2017年我从市区回到大鹏居住生活,并有幸参与新区各项志愿服务,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志愿服务工作做的是简单、平凡的事情,但把简单、平凡干好就是不简单。”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以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激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志愿服务,为新区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添砖加瓦。

现场还为新成立的新区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队、新区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新区灾害救援社工志愿服务队、新区禁毒办社工志愿服务队、新区“心起点”心理志愿服务队、新区文化志愿服务队以及新区体育义工志愿服务队授旗,下阶段,新成立的志愿服务队将重点围绕青年创新创业需求、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工作。

为倡导社会各界动起来,营造浓郁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氛围,新区群团工作部将今年的3月定为志愿服务月,发布志愿服务月行动计划,公布新区即将开展的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禁毒、安全、法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志愿服务内容,提供义卖、义修、义诊、义摄等便民服务,志愿服务逾30项,最大程度覆盖新区居民。

活动现场举办了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大鹏专项基金揭牌仪式。此项基金是全市首家建立的区级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以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为宗旨,重点资助新区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帮老助幼、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海洋生态文明、禁毒教育与普法宣传、青少年社区矫正、护河治水等志愿服务公益项目;资助新区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支持新区志愿者培训、激励、交流、权益保障等业务。

大鹏专项基金的成立,将携手关注志愿服务的各类爱心企业和个人,共同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和服务排忧解难,开辟一条社会资金支持志愿服务和其他公益活动的新途径。

【读特新闻+】

近年来,大鹏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党政中心工作,创新构建“1+2+3+4”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党政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元化志愿服务模式,在探索先行先试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出大鹏路径。围绕中心大局,文明城市创建率先发力,推动实现新区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支持率达100%。发挥群团优势,治水提质善做善为,率先建立全市首个“政府+志愿者”河长制,率先发布全市首批78名护河治水志愿者河长名单,率先成立全市首个治水提质巾帼专家志愿服务队。加大部门联动,交通文明指数提升寻求突破,率先创建全市首个“交警+志愿者”文明交通路长制,助力新区城市交通文明指数自2017年5月起连续16个月上升,从过去的全市排名靠后到目前连续8个月保持全市第一。

持续建立特色品牌,创新打造“守护美丽海岸线”“公益救援”“小小志愿者”等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广泛惠及民生,每个社区组建1支义工队伍,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等等。加大志愿力量,截至目前,新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2.02万人,志愿服务团体达207支,累计服务时长达31.42万小时。志愿者们在文明城市创建、治水提质攻坚、交通文明指数提升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志愿服务不断焕发新时代活力。

下一步,新区群团工作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立足党政中心,推进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持续发挥志愿服务的政府助手作用,探索实践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巩固升级“马路天使”志愿服务成果,复制推广文明交通社会共治的有益经验。创新打造“蓝蜻蜓”护河治水志愿服务项目,以实现大鹏蓝、水岸清、吸纳居民驻足停留享受美好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护河治水多元参与机制,引导志愿服务助力水污染治理决战年。

二是助力全域旅游,引导志愿服务擦亮“美丽大鹏”名片。以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助推新区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全域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区旅游志愿服务功能,加快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全面升级“小导游微公益”志愿服务,着力打造“小小志愿者”试验区,发动更多“小小志愿者”利用第二课堂和节假日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广泛开展“守护海岸线”志愿服务,通过环保骑行、袋带行动、垃圾不落地宣讲、清滩净海等活动,倡导制止污损海滩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创新“科普宣传+生态游学+环保行动+参与决策”生态使者志愿服务方式,增强游客和居民的环保意识,营造和谐友好的海滨生态环境。

三是服务群众所需,探索志愿服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提高志愿服务供给质量出发,研究设计匹配度高、覆盖广、效果显著的志愿服务民生项目,优化志愿服务的资源配置,满足志愿服务的最大公约数;探索“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志愿服务”的激励模式,积极践行自助互助的理念,让志愿者的爱心持续循环;运用社会化手段,努力培育和孵化民生志愿服务组织,激活自身运作能力,转化成点燃志愿服务的薪薪火种,掀起志愿服务的热潮,点亮最美城市“风景线”。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郑东升 通讯员 李坚强 廖婷 赖洁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