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移动履职”让参政议政更加积极高效

读特评论员 王森
2019-03-04 09:00
摘要

回顾2018年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是个关键词。

“创建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为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创造条件。”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引起热烈反响。

回顾2018年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是个关键词。用移动互联科技推动参政议政工作高质量开展,使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成为现实,有效破解了“京外委员履职不便”等难题,成为全国政协创新履职方式、改进政协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8月,“委员履职”App上线。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一个细节,自这一移动履职平台开通之后,汪洋主席和其他副主席也都经常上线,一起来参加大家的讨论、发表意见。对于全国政协委员特别是其中的京外委员们来说,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拓展了大家参政议政的平台,使得大家能够更有效、更多地参与协商建言,同时又能很好兼顾自身工作,从而调动了大家履职建言的积极性。正是得益于移动履职的独特优势,全国政协开展了多次精彩的议政和协商活动。

身为政协委员,参加调研、讨论和会议需要付出不少精力。互联网帮助政协委员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不菲的差旅、住宿等费用。委员们可以随时上线发表真知灼见,使讨论更从容、更充分。数据足以说明移动履职的力量:全国政协第一次举办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讨论持续了20多天,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议题,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委员发言,连境外出差的委员也参与到了讨论中,更有委员在凌晨两点半发送了自己的心得;自“委员履职”App开通以来,1400余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网络讨论,全国政协办公厅已经汇集整理出10个方面共106条建议。可以说,通过开辟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的新平台,全国政协实现了集纳才智全年无休,委员们获得了时时在线的履职助手。

把“移动履职”和“线下履职”结合起来,为政协委员们线上线下参与、场内场外互动提供广阔平台,将为人民政协找到最大的履职空间,使人民政协凝聚起更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 董晓敏

(作者:读特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