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与珠海的不解之缘

观海融媒
2021-05-22 17:05
摘要

沉痛哀悼“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珠海的多处杂交水稻稻田里,都留下了袁隆平的足迹。

新华社5月22日消息称,5月22日13时许,“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在珠海的多处杂交水稻稻田里,都留下了袁隆平的足迹。

2016年,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超级杂交稻“超优1000”的实验田边,袁隆平弯腰托起一株沉甸甸的稻穗。

超级稻示范面积100亩

2010年7月8日,广东省超级稻高产示范工程珠海基地由袁隆平亲自揭牌。

珠海当年正式启动了超级稻高产示范工程,地点在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初期超级稻试验面积400亩,其中袁隆平超级稻品种示范面积100亩,是全省6个示范基地中第一个进入试种环节的基地。2010年春,超级水稻在斗门镇南门村开展示范种植,试种“Y两优2号”“超级稻”。

田间地头上演“追星秀”

2013年11月12日,袁隆平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试验站揭牌。

袁隆平一行冒着傍晚的蒙蒙细雨,来到莲江村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袁隆平弯腰察看禾苗长势,将一缕缕沉甸甸的稻穗放在手掌心轻搓细揉,耐心察看谷粒饱满度,并细数每枝禾穗上挂满多少颗谷粒。

袁隆平指导完毕,一群人排成纵列沿着田埂往回走时,一位记者迎上前,小心翼翼地说:“袁老,能不能耽误您几秒钟,让我跟您合个影?”袁隆平没任何迟疑,笑着说:“当然可以啦!”他话一出口,气氛立刻变得热烈起来,原本没抱希望的人纷纷抓住机会,上前与袁隆平合影,一时间在田间地头上演了“追星秀”。

稻米产量新的纪录

2016年7月6日下午,袁隆平视察位于莲洲镇十里莲江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

站在超级杂交稻“超优1000”的实验田边,袁隆平看到稻穗已泛黄,稻杆粗壮挺拔、株型紧凑、病虫害少、穗大粒多,他弯腰托起一株沉甸甸的稻穗仔细察,同时听取农业技术人员的情况汇报。

据介绍,人工插秧的试验田预计亩产780公斤。

袁隆平当场表示,亩产能达到800公斤,将出现稻米产量新的纪录。加上晚稻一般比早稻产量高5%,那么年产量达到1500公斤应该没有问题,可实现“两分地养活一人”的目标。

现场检验农用无人机

2014年9月13日。当天,在长沙的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的水稻区试展示基地内,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研究团队,收到了一由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捐赠的两架农用无人机。“

“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机械化,新型农业机械用于杂交水稻是未来方向。”袁隆平说,珠海羽人制造的先进农用无人机,让我国杂交水稻的制种和田间管理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早在2012年4月,珠海羽人就曾多次参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活动,并相继在海南三亚、湖南君山等地开展杂交水稻无人机辅助授粉、杂交水稻无人机应用等研究,袁老曾多次亲往现场指导检验。

(原标题《袁隆平与珠海的不解之缘》)
编辑 刘桂瑶审读 吴剑林审核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