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者一路畅行,失信者寸步难行。记者从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获悉,在2月28日深圳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引进和落户“秒批”正式开通首日,即出现第一例因信用不达标而导致被拒“秒批”的案例。
据了解,此次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引进和落户“秒批”特别引入了信用管理机制,存在重大司法风险人员、失信被执行人员、信贷逾期人员、严重行政失信人员等四种情形将被“一票否决”。此外,信用监管还将根据对包括信贷行为信息、司法风险信息、拖欠费用信息、社保缴纳信息、工作状态信息、任职状态信息在内的信用信息进行综合评分,原始分为80分,低于80分的申请人都将进入“秒批”等便利政务服务的“灰名单”。
“申请人在网上填报个人相关信息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系统就会自动查询申请人信用信息。”首个因信用不达标而被否的申请案例是因为申请人近年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适用“秒批”模式,但仍然可按照传统模式到窗口人工审核办理相关业务。
目前,“秒批”的信用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征信记录和相关合规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信息。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此次“秒批”改革为契机,引入信用管理是深圳建设信用城市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今年将在在职人才、留学人员、博士后引进“秒批”试行信用监管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索扩大信用监管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