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关注“蓝嘴唇”!公益组织开展蓝唇小课堂活动

读特记者 余海蓉
2019-02-27 19:02
摘要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在这个日子来临前,公益组织“爱稀客”在深圳举办了“蓝唇小课堂”,呼吁人们关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这种罕见病。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在这个日子来临前,公益组织“爱稀客”在深圳举办了“蓝唇小课堂”,呼吁人们关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这种罕见病。

肺动脉高压患者因为缺氧导致嘴唇是蓝紫色的,因此蓝嘴唇成为了他们的国际代称,也是国际公认的肺动脉高压宣传标志。肺动脉高压的是一种十分凶险的慢性致死性疾病,随着患者肺部血管压力和阻力的持续性升高,最终可导致心脏及肺部衰竭。

今年四十多岁的小张,就是一位肺动脉高压患者。9岁时,她突然大吐血,家人急忙将她送到当地医院。“我家在北方农村,当地医疗条件也不是很好。刚送医院时,针也扎不进,血也输不了,人也休克了,医生都说我不行了。但没想到熬了一夜我又活过来了。住了一个多月医院,也没查出原因。1999年我又一次吐血,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吃了半年药。2011年,当时我已经来深圳工作了,再一次出现大吐血,血像喷射一样出来,前后吐了一个多月,最后在南山医院确诊是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有着确诊难、用药难和治愈难的问题。特别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又极其罕见,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十几,如不及时治疗,平均生存寿命只有2.8年,死亡率甚至高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爱稀客”执行主任李融这些年一直在呼吁社会关注这个病友群体。这几年,“爱稀客”到20多个城市举办了30多场“蓝唇小课堂”公益活动,请来临床专家和心理专家,为病友讲课,甚至因为考虑到不少病友行动不便,把课堂同步在网上直播。

大部分肺动脉高压病人需终生治疗、长期吃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春丽主任医师介绍,在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不间断使用治疗的药物,肺动脉高压的10年生存率可达70%-80%,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可长期维持稳定。

由于肺动脉高压需终生治疗,药物昂贵,不少患者无力负担,生存状况恶化。“爱稀客”发起了我国首个针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医疗救助项目,同时也大力呼吁将治疗的药物纳入医保。“深圳是一个有爱心的城市,前几年已经将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其中一种药物纳入大病医保,为病患解决燃眉之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纳入到医保报销范畴。及时和规范地用药,会大大提升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质量。”李融说。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