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影后咏梅:对演员来说,没有比生活更好的历练了
读特记者 刘莎莎
2019-02-26 20:29

新科柏林影后咏梅火了。首次提名,首次获奖。最令人吃惊的是,这居然还是她首次出演女主角。出道20多年的咏梅,一直游走于影视圈的边缘。她是《刺客聂隐娘》里的聂田氏,是《唐山大地震》里的大姑,是《手机》里的小苏老师……这就是咏梅,著名路人甲。咏梅很清楚自己的状况,以至于在柏林擒熊后,她说:“你知道我是柏林影后,但你不知道我是谁。”

不争不抢,但也没有错过什么

梅花香自苦寒来。咏梅出生于内蒙古大草原,是蒙古族姑娘。她喜欢梅花,也喜欢自己的名字咏梅。她本人和梅花一样,有铮铮傲骨,也有暗香扑鼻。在获得柏林影后之后,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对咏梅进行了专访。咏梅形容自己的状态是“不争”。在新人辈出的演艺圈,别人都挤得头破血流,咏梅却淡然处之,她可以4年不演戏,甚至拒绝了一些不合适的角色。

不徐不疾,不争不抢。这就是咏梅之“道”。散淡的她告诉记者,“不拍戏的时候,每天下午阳光好的时段,我一定有段时间是要看书的,那段时间不会看也不回复工作信息。我的眼睛不太好,太阳落山后,晚上我会看一部电影,几乎每天都看。另外,每年都会抽专门的时间旅行。”不过,这份悠哉在获得柏林影后之后稍微被打破。她说,“现在各种工作都增加了不少,采访的,拍摄的,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得了,先试试看。”

这份散淡也不是天生的。面对诱惑,咏梅也曾经膨胀过。2004年,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找她演女二号,随着这部现象级影视剧的反复播出,一时间咏梅的电话响个不挺。“各种诱惑就来了。金钱上的,名誉上的。我感觉自己的欲望在增长,开始警惕,我怎么会对这个东西那么关注?”咏梅说,“我觉得太过赤裸裸的欲望挺丑陋的,就是我已经生理反应,不舒服,觉得我要变了,会被欲望带着跑。我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判断。”

她后来把手机设置为呼叫转移,只能收信息,不接电话。她说:“我没有主动去争取过一个角色,大部分是别人来找我。我性格里没有这个东西,觉得人家这部戏选你演,那就是合适,如果觉得我不合适,我顶多会遗憾。还有一个不去争的原因,就是我的能力可能没有资深艺术家们那么强。我喜欢表达,爱表演,但我确实不是科班出身,对表演的认知也比较单一。我有无师自通、可以称作天分的东西,但理论层面的还比较欠缺。”

文艺因子埋下伏笔,逐梦演艺圈

静水深流。这是很多观众看过咏梅表演后的一个共同感受。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理性克制的表演,可谓高级。然而,咏梅却并非科班出身,她大学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企业管理,毕业后在外贸公司工作,与表演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咏梅热爱文艺,尤其酷爱音乐,这或许在冥冥之中引导了她,走上演艺表演的道路。

咏梅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她的父母都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咏梅自言受父亲的影响很深。“父亲热爱音乐,小时候家里老放唱片,民乐、古典乐,还有俄罗斯歌曲。我也喜欢唱歌,觉得长大了可以当个歌星,但扯着嗓子练了几次,就觉得练不下去了。”咏梅说,“大学时我开始听摇滚乐,最初是崔健、唐朝,后来才是黑豹。有一次,有人告诉我,黑豹的音乐MV在找女主角,我就去拍了《Don't break my heart》的MV,认识了栾树。”

栾树当时是黑豹乐队主唱,后来栾树就成为了咏梅的丈夫。“缘分吧。我喜欢音乐,就和一个做音乐的人在一起了。”毕业后,咏梅在外贸公司当职员。“但我受不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去了主持人许戈辉的工作室。当时有电影找来,问群众演员的角色你来不来,我年少轻狂,瞧不上,说要演也得演女一号。没想到机会很快来了。一部电视剧想找有职业气质的主演,找了许戈辉,她不想去,就推荐了我。结果一去,导演就相中了。”

“那部电视剧一共拍了45天,我拿了一万块片酬。之前我的工作每月才八百,还经常因为迟到扣掉很多。我想,原来这个工作这么自由,工作几个月,其它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我就在这个行业里待了下来。”咏梅说。

淡泊的金钱观“日进一斗米,夜睡八尺床”

没上过一天表演院校,也没有任何特殊的照拂,咏梅就这样进入了演艺圈。不过,第一部电视剧,并没有让她真正爱上表演。“1998年拍《梦开始的地方》,是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压力很大,因为同组的演员都很强,只有自己没什么名气。在此之前,我觉得表演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也拍过几部戏了,也会哭了,自认为懂一点表演了,但就是想不出怎么让人物更加活灵活现。我现在看辛平平这个角色,觉得有很多的遗憾。拍完《梦开始的地方》,我的心理和对表演的理解都变得成熟了。”

傅彪是咏梅的一个重要的领路人。   “和彪哥(傅彪)演《梦开始的地方》,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表演和做人。他对角色的分析很专业,不仅聊他自己的戏,也聊别人的角色,有他在,剧组的氛围就很热烈,我在别的剧组很少碰到他这样充满热情的激情的人,他讨论剧本讨论人物时的那种热情令我很感动也很敬佩。彪哥曾经跟我说,咏梅你太理性了,应该感性一点。我当时还挺不服气,心里想,你没有机会看到我感性的一面。拍《梦开始的地方》时正是我的转型期,彪哥对我的帮助很大,使我对表演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使我告别了轻狂,对表演有了更深的认识。”

也是从《梦开始的地方》,咏梅真正爱上了表演。“大概就是这部戏开始,我觉得自己开窍了,明确了道路,就是要做艺术,纯粹的艺术。”演艺圈灯红酒绿,咏梅只是演配角,这样零散的工作足够支持日常开支吗?对此,咏梅表示,“还好。”“我出生在内蒙古,父亲对我影响很大。他是一个电力工程师,在金钱观上属于无欲无求,靠一两千块工资就活得很好。他从小对我讲,日进一斗米,夜睡八尺床,人的需求无非如此,在他面前要是提挣大钱这个事儿,他就会狠狠批评你。他看重精神上的幸福感,每次交流,他都要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如果他发现你没什么长进,就会说,你是个穷人。这些年潜移默化,我的物欲越来越少,不少衣服穿了有十来年,这几年都不太买新的衣服,家里钱不多,但足够支持我的生活。”

故乡在咏梅的血液里。她说:“现在让我回想家乡,会想起油面、烧卖、羊杂汤,想起阳光,秋天的树叶,其实很多年没回去了,越长大越发现,身体里的很多东西都是被家乡,被我的家庭影响的。我的爸爸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深深的影响我,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智商是遗传爸爸。妈妈包容我。爸爸妈妈离开后,我很少回家乡,但还是有很多亲戚在那边,每次回去感觉还是很开心,大家很热情,就是家里的感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咏梅说,“我一直觉得表演对我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我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演员,对我来讲,没有比生活更好的历练了。”

编辑 罗越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