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非常激励人心。”19日,深圳金融界人士纷纷点赞。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邢毓静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既有坚实的基础,又有丰富的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同时科技创新也拓展了金融业融合发展的可能性边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制度先行、科技助力、开拓创新走出金融发展新路。
以科技创新拓展融合发展边界
“《规划纲要》的发布,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和框架已经明确,即将展开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协调、创新、转型、智慧,每一个发展目标都有力提振着企业信心。”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一环。未来,平安将牵头各子公司继续发挥自身综合金融和科技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科技的运用能够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协作的可能性边界,推动更有效、更平稳的融合发展。”邢毓静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制度的对接、监管的协调、市场的联通、机构的互设、产品的互认,均需要时间和资源来进行具体的设计。
“金融科技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赖智明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有的产业互补性,在全球所有湾区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说,产业发展的背后需要金融科技的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又带来产业创新,最终吸引人才流动和文化交流。“金融科技是大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打通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建设世界级大湾区。”
多角度助推湾区金融走出新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疏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其中金融业的互联互通非常关键。邢毓静认为,在资金流和信息流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高效、可信的解决方案。借助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通过分布式记账与集体性数据维护,银行业的运维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
“区块链平台将吸引更多商业银行进驻。”邢毓静表示,随着大量实体企业的加入,将会有更多层级的产品供应商获得融资与业务拓展的支持。不仅如此,除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平台业务会纳入企业结售汇业务及跨境交易服务等,更重要的是,平台还会接入海关、税务、中证登等方面的数据。银行机构作为授信方,将在占有充分与真实信息的基础上,为中小微企业及时便捷地提供金融产品服务。
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赖智明认为可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跨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试点,加强对金融科技的联动监管,实现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防控的动态平衡。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