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图为人大代表杨海娟建言省教育厅统筹协调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何龙 摄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涉及教育、交通、文化、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
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为这十件民生实事点赞,肯定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新的一年,更要针对民生领域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逐个化解,让全体人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改革红利,让广东“粤”来“粤”好。
建立面向国际的民办教育法规支撑体系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一年,广东教育强镇、强市、强县实现全覆盖,农村山区及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待遇持续提高。“建立涵盖学前至高中各学段的生均经费保障制度”,也成为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省人大代表刘燕非常欣喜地看到广东教育的变化,她同时也表示,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广东还要继续关注基础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她认为在关注教师待遇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质量,特别是当前我省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难以满足教育现代化需求的问题。她希望能够开放更多的高水平师范生培育渠道,让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让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省政协委员李飏则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认为民办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应准确把握新时代民办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主动聚焦“顽症痼疾”和政策短板,突破制约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力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同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建立面向国际的民办教育法规支撑体系。
严控虚假广告 规范保健品市场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模式,加强省、广州和深圳三个“互联网+药品”采购平台建设。对此,省政协委员陈彩英有话说。
“目前,保健品市场准入门槛低,品质优劣参差,甚至随意添加有害物质。”陈彩英建议规范保健品市场,要加强监管,要增加科技投入,严格控制虚假广告。“应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宣传,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加强对营销模式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使之知法、守法,依法经营和管理。”
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的省人大代表刘世兴则认为要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大力发展家庭医生,探索居民健康管理工作。这也印证了报告中所说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儿科、产科、麻醉科、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做好居民的健康管理很重要,比如一个哮喘病人本来一年会发作五六次,如果有家庭医生的关注,可以减少到一年只发作一两次。有家庭医生的话,可减少市民生大病、花大钱的风险。”在刘世兴看来,好的家庭医生服务,可降低市民住院率,同时也减少了医保支出。搭建家庭医生体系,从疾病源头进行健康管理,让每个居民更健康,是未来发展趋势。
打破“信息孤岛” 政务服务更便民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广东省推出“粤省事”平台,实现509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指尖”办理。在2019年要全力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中,“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政务便民服务”也位列其中。
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提案。提案指出,两年来,“开放广东”已开放超过1.39亿条政府数据,但较大部分仍停留在“浅层开放”层面,数据获取仍然存在壁垒。提案建议,设立大数据领导小组来主管数据开放和开发利用工作,赋予其足够的权限,保证其协调和整合力度,加快推进我省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台盟广东省委会在提案中提到,目前,广东省行政审批改革取得可喜成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化大大提高。但目前行政审批各个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建议尽快出台共享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的整体性配套政策,推动跨部门证件、证照、证明的互认共享,普遍实现基于公民身份证的“一证办、一号办”服务,提升办事效率。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