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答卷
义胜 晓马/文 张贵 李星照/图
2019-01-28 07:57

小漠片区文化旅游产业板块初步效果图。

深汕特别合作区努力打造成本洼地、产业高地、生活福地、人文胜地。

深汕湾科技城启动区效果图。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深圳第“10+1”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合作区的改革创新发展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也是正在召开的省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的热点。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近日,经市委批准,产耀东任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27日,应多家省市主流媒体的邀请,产耀东就合作区产业发展、大湾区建设、民生保障、城市规划等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了解答。

改革开放再出发 只争朝夕创新局

谈及从原来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到现在担任党工委书记,如何看待这一身份的转变,产耀东表示,“这次组织任命我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首任党工委书记,给了我更好的干事创业平台,我完全拥护市委的决定,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2018年12月16日,省市主要领导亲临合作区,为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合作区正式成为深圳第‘10+1’区,开启了全面履职的新篇章。近日,经市委批准,由我担任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是给我一个做事的机遇,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产耀东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先后两次调研合作区时提出的指示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努力把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辐射带动汕尾及粤东实现新发展。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揭牌仪式讲话中,寄望合作区以揭牌为新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只争朝夕创新局,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并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产业带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优先。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份特别的重视,也寄托着一份特别的期待和责任。我一定会承担好这份责任,和深汕的干部群众一道把合作区建设得更好,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深汕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拿出新担当新作为。产耀东表示,作为深圳第“10+1”区,合作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起点、找准新方位、抢抓新机遇,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一是坚持“高端定位、规划引领”,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按照一流标准提升深汕城市品质。二是坚持“基础先行、整体推进”,加快市政配套建设,夯实城市基础,为深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是坚持“产业为重、产城融合”,抓好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筑牢深汕经济发展根基。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民生”,大力积聚和供给优质教育医疗,补齐城市短板,让深汕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五是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让山青水美天蓝的自然优势,成为深汕的靓丽名片。六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深汕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事创业队伍。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建设湾区东部门户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批示中寄望深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这也给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未来打开了新的无限发展空间。

产耀东表示,合作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的连接点,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空间广阔、生态优美,是珠三角通往粤东的桥头堡,深港向东拓展辐射的战略支点。我们认真研究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经验。以东京湾为例。东京湾区面积13562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0万人,湾区边缘到湾区中心的平均距离超过120公里,主要依靠新干线等城际轨道交通实现快速连接和通勤。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市中心约100公里,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速交通网络,启动建设两条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城际线(分别为已动工的广汕高铁和规划建设的深汕高铁)及深汕城际地铁,以及深汕第二高速公路、深圳港小漠港区、深汕机场、鲘门客运港等重大交通综合设施,构筑深圳辐射东部沿海的重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合作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州、深圳交通、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配套更加完善,合作区将进一步接受大湾区的产业辐射,尤其是有效对接深圳的产业溢出,形成合作区与大湾区尤其是与深圳产业和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跨越式、跳跃式新发展。

加快补齐短板福泽一方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民生保障短板突出的后发地区,合作区在大力保障和改善方面如何落子是群众最为关注的话题。

产耀东表示,2019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成为深圳第“10+1”区,全面履职建设的元年。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高民生幸福水平。教育方面。力争年内实现综合高中、九年一贯制南山外国语学校深汕幼小初校区全部开工,推动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深汕校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项目落地。医疗卫生方面。推动三级医院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院区开工建设,北大医院深汕门诊部投入使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住房保障方面。推进“深耕村”、“海逸村”及其他保障住房的开发建设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区2019年安居工程任务。创业村、开元小区保障房年内投入使用。文体设施方面。开展“四馆一宫一院”前期规划,做好选址布局。推动规划展览馆和档案馆开工建设,完成鹅埠体育中心建设。与此同时,三个五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两个四星级酒店已经投入使用,合作区的城市功能配套将不断完善。

按远期300万人口标准配置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

作为海丰县革命老区原来最偏远最落后的片区之一,合作区的底子之薄是没有实地踏足者所无法想像的。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合作区已经迎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性的窗口期,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样不容回避。

对此,产耀东坦陈,当前,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仍处于创业初期,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道路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扭转。二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好企业、好项目落地困难,龙头企业、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科技企业数量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三是体制尚未最终理顺,机构需要重新组建,人才严重短缺,有些职能没能很好担起来。四是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仍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法治文明仍需进一步培育,群众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务实担当,认真逐一加以解决。

新时代,奋斗者的时代。

新春时节,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但见道路纵横、厂房林立、71个产业项目同步推进,书城、医院、体育馆等民生设施渐次完工,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产耀东表示,我们正按照省、市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为发展理念,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按照王伟中书记、陈如桂市长指示规划要先行、谋定而后动,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合作区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会同合作区管委会编制了《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近期刚提请市政府审议,规划明确了合作区“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总体空间布局和“东南西北中”五大组团产业布局。规划到2020年,合作区建设用地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2万人,初步建成港产城融合的城市雏形。到2025年,建设用地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建成现代滨海新城主体框架。到2035年,建设用地达到14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按远期300万人口标准配置,建成一座中等规模的滨海城市。同时,我们正抓紧制定《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从实体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生态建设、发展惠民和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部署。力争到2021年,全面提升合作区发展水平,尽快形成一流的法治环境、一流的市场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生态环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时代的拓荒牛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深汕湾畔奋笔书写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答卷。

编辑 张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