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考核达标!这一治理模式立下大功

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2019-01-17 22:19
摘要

12月下旬,深圳河河口断面以氨氮、总磷、COD远低于地表V类水的标准顺利通过考核,这标志着深圳河水质达标攻坚战的初步告捷,同时也为我市“厂网河全流域一体化”治理模式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经验样本。

2018年是我市水污染治理“大会战”、“大建设”之年。记者从深圳水务集团了解到,12月下旬,深圳河河口断面以氨氮、总磷、COD远低于地表V类水的标准顺利通过考核,这标志着深圳河水质达标攻坚战的初步告捷,同时也为我市“厂网河全流域一体化”治理模式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经验样本。

据了解,长期以来,深圳河流域内共有9家排水运营单位,存在运营管理主体不一、流域治理碎片化的问题。为改变过去“分头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从而实现水生态、水循环、水景观、水安全的有机统一和深圳河水环境与周边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市水务集团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系统思维、生态理念综合施策,积极探索实践“厂网河一体化全要素”治理模式。

所谓“厂网河一体化全要素”治理,即以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对所辖流域内所有的河、池、口、闸、站、雨污管网及污水厂进行统一调度和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各涉水要素信息化、自动化和智慧化运行的目标,以保证城市排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转。

深圳河流域涉及调度的设施有水质净化厂9座,污水提升泵站11座,沿河排放口1041个,关键水闸9座等。为全力冲刺深圳河水质达标,水务集团成立深圳河流域厂网河调度指挥中心,全面梳理流域系统工况,构建“厂网河”全要素总图和统一调度平台,并借助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对流域内所有厂、站、网、口、河等各要素的水质、运行状态、溢流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专人分析,每日一报,及时预警,加强联动,并由下沉督导组紧盯问题整改进展,改变“多头治水”格局,全力保障入河污染“扎口”效果,巩固治水成效,实现流域内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