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省经济第一区

读特记者 王慧琼
2019-01-15 07:49
摘要

南山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力抓好六大方面工作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刚刚闭幕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继续将2019年确定为“城市质量提升年”,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南山区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正按照全会要求,全力抓好六大方面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南山贡献。

在抓基层党建方面,南山区启动党建“四个一”工程,争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先锋区。“四个一”即在建成全国首个人才公园的基础上,在高新区核心区域建设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南山党建公园,加强对高新区党员群众的政治引领,计划今年“七一”建成开园;在建成南山区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再打造一批党建阵地;在创作歌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南方有座山》歌曲基础上,再创作一首歌颂党的领导的主旋律歌曲;打造一批类似互联网党建、“小社区·大舞台”等深受居民欢迎的党建精品项目。

在抓高质量发展方面,以深圳湾CBD为重点,谋划一条东西走向的总部经济带,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省经济第一区。南山区将主动对标海淀、浦东等国内先进城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重点谋划打造连接深圳湾超总、后海商务总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经济带,汇聚全球顶尖资本和企业,建设一条展现深圳城市天际线的“地标群”和“产业带”,打造世界级的湾区CBD。

在抓科技创新方面,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升格为省、市战略部署为契机,谋划一条南北走向的科技创新轴,为全市争创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贡献力量。南山西丽湖片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集中,产业化优势明显,向南可以串联起深圳高新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片区)等,向北打通光明、东莞等制造产业化重镇。借力中央环保督察,该片区又释放出了4.35平方公里的土地。南山区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规划全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一条南北走向的科技创新轴,助力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在抓交通建设方面,南山区将重点推进、科学谋划规划西丽高铁新城,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滨河大道(超总段)下沉改造,努力将其建成深圳湾“城市新客厅”,把该片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地标”。南山区将以西丽高铁枢纽为核心,统筹周边1.68平方公里土地,按照产城融合、站城一体化的思路,打造西丽高铁新城,将深圳的创新、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北通过赣深客专辐射粤北河源等地区,向东通过深汕客专辐射粤东潮汕地区,向西通过深茂铁路辐射茂名、湛江等地区。同时,引入深惠、深莞、深珠城际铁路,预留通过深圳湾口岸衔接香港洪水桥的条件,加强珠三角片区交通联系,为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在抓环境建设方面,南山区继续坚持绿色生态,高标准推进城区品质再提升,高标准全面建成13.7公里大沙河生态长廊,初步构建串联大小南山—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人才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塘朗山—西丽湖等覆盖南山全域的自然景观廊道。同时,继续深化大气质量提升和治水攻坚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雨污分流”,推进“河长制”,加快白芒河、麻磡河、大磡河等重点河域治理。

在抓民生保障方面,南山区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主要包括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办好20件民生实事、2000件民生微实事,全年力争新建、筹集人才住房6300套,安排住房补贴、补租5亿元,加快推进“一街道一文体中心”建设,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等。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王慧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