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圳|i 深圳,不仅仅刷脸这么简单

读特记者 甘霖 见习记者 蔡青
2019-01-12 16:31
摘要

1月11日上午, “i深圳”正式上线。

如果您是一位深圳司机,在以前,驾驶证、行驶证是必须要随身携带的;如今,进行绑定操作之后,手机里的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就可以替代纸质驾驶证,也就是说,你带着手机就行了。

如果您需要查询公积金余额,在以前,需要在有关柜台当面提交身份证明材料,必须牢记账号密码;如今,刷脸验证身份,几秒钟时间后,点点手机就能查询到您名下公积金账户的详细情况。

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一个手机软件,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i深圳”,它和“爱深圳”谐音。

1月11日上午, “i深圳”正式上线。作为全市统一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i深圳”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实现移动端指尖办事。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和嘉宾一起按下启动按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i深圳”APP上线标志着深圳“数字政府”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意味着政府服务企业和市民有了新的平台,政务服务创新有了新的突破。 今天,我们上线“i深圳”APP,就是要整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各类数据资源,让大部分政府服务事项能够实现移动办、掌上办、网上办,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做到一号走遍深圳、一屏智享生活。


      我们要将“i深圳”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标杆,更加突出需求导向和用户体验,更加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突出安全高效,拓展更多服务功能,让市民和企业办事能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努力通过“i深圳”的推广应用,使深圳成为全国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城市。


——刘庆生

启动仪式现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i深圳”APP项目于2018年9月完成项目招标并正式启动建设,由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数字政府”工作组具体组织项目建设,承接项目建设的正是平安旗下的平安科技公司。

整理此前公开报道记者注意到,2017年7月,陈如桂到深圳工作之后不久,即赴平安集团调研并与马明哲座谈,“智慧城市建设”正是陈如桂和马明哲当时座谈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的新闻稿件透露,深圳正借力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政企联动、多方参与,加快推动一流智慧城市建设,做实做细医疗、教育、卫生等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民生等一批项目,让市民在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8年5月29日上午,深圳市政府和中国平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扩展和深化双方多领域、多层面的合作。“智慧城市建设”是深圳市政府和平安集团的重大战略合作项目之一。根据当时公开报道透露的协议内容,平安集团将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参与深圳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积极参与涉及财政、医疗健康、社保、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开发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帮助政府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市民的能力。

在启动仪式现场,设置了专门的体验区,记者也第一时间下载了“i深圳”,不需要记住账号密码、刷脸就可以验证身份,感受就四个字——方便高效。

办事越来越方便了、效率越来越高了,事实上,近年来,深圳市民、企业都有着相同的感受。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提升城市现代化功能,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国家智慧城市标杆市。根据市委的部署安排,深圳2018年制定发布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要建成的目标是: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和一屏智享生活,让市民生活更便利,城市更美好。

对市民而言

      “一号走遍深圳”实现后,其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银行卡等,只要是实名办理的卡都可合成一个账户,在购物支付、医疗保障、图书借阅等过程中,均可使用身份证办理相关事项和服务。未来,还可以通过生物识别+身份证号/实名手机号办理各类事项和服务。“一屏智享生活”实现后,市民办事、享受生活服务无需到处找入口,可从统一APP获得想要的服务,该APP还能根据个人情况通过移动端推送服务信息。

对企业而言

       “一号走遍深圳”实现后,企业在办理各类事项时,无需重复提交各种证明材料,只需要使用社会信用代码+数字证书就可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尽量做到不见面办理。“一站创新创业”实现后,企业可方便地获得政府开放的数据和软件开发资源进行创新,也能享受一站式创业服务。

一年多来,在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深圳大力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推出不见面审批、全城通办事项各300项,小汽车摇号、高龄老人津贴申请等高频事项办理实现“零跑动”。

与此同时,一批智慧民生服务上线应用,推出高效应届毕业生落户、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45项“秒批"服务,实现市属公立医院检查结果互通互认,广东省首张全国电子健康卡在深圳首发;一批智慧监管措施加快推进,率先对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开展”刷脸"执法,在城中村大量安装视频门禁系统,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能力。

一年多来,深圳通过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政务服务新标准,打造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新品牌,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总审批时间将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将原来的审批时限压缩了三分之二。去年11月,深圳市发改委推出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服务,将原本需要2个工作日完成的业务,缩短至以仅6秒的时间完成。

      传统的审批流程要经过不同的审批人员,必然存在不同审批人员对同一事项的不同理解,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审批结果,同时也存在寻租空间。而现在将权力交给了办事系统。”在“秒批”模式下,企业和群众只要根据公布的审批许可标准,备齐所需材料,审批结果都一样,可以直接预知审批结果。


      以“秒批"为代表的数字政府建设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大幅度压缩了自由裁量的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

深圳在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考核中位居前列,在中国社科院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中排名第一。在昨天的“i深圳”的启动仪式现场,当刘庆生在致辞时提及有关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排名时,现场响起了热烈、长久的掌声。

“i深圳”正式上线启动,只是一个开始;“i深圳”,也不仅仅只是一个APP,更不只有刷脸这么简单。据介绍,“i深圳”近期还将上线300多项服务事项,年底前将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60%以上法人事项移动办理,并打造“千人千面”服务模式,提供精准推送、个性化订阅、智能个人门户等功能。

同时记者注意到,根据新公布的深圳市机构改革方案,深圳将新组建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刘庆生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组建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为新契机,强化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的接入和高效协同,努力把“i深圳”打造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标杆。

“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i深圳”APP的推广应用,深圳的营商环境必然不断改善,深圳将成为全国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城市,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增添新的动力。

扫下面的二维码和特报君一起体验

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有何优势?

深圳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拥有华为、腾讯等世界500强为龙头的高科技电子信息、互联网产业集群。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新技术、新模式落地,在政务服务、智慧民生、城市治理、智慧城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深圳已打造出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库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其中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中的人口、法人、房屋数据量已达58亿多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接入全市36个市级单位和10个区(新区),资源目录共5200多类,信息指标项达16万多个,每天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读特记者 甘霖 见习记者 蔡青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甘霖 见习记者 蔡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