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2019-01-03 20:02
摘要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

1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

按照国际经验,人口城镇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达到50%之前是前期阶段,从50%到70%是中期阶段,从70%到80%是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达到80%即标志着城镇化的完成。根据联合国(United Nations,2018)的估计,2015年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的平均水平为78.1%,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9%。一些国家在达到这个水平后还会进一步提高,例如2015年比利时达到97.9%,日本达到91.4%,丹麦达到87.5%,瑞典达到86.6%。还有一些人口规模很小或地理条件特殊的国家和地区超过90%甚至达到100%。此外,拉美的乌拉圭(95.5%)、阿根廷(91.5%)、委内瑞拉(88.2%)、智利(87.4%)、巴西(85.8%)等国的城镇化水平也非常高,但这些国家存在着人口过度城镇化问题。

绿皮书指出,中国的人口城镇化进程自1978年启动,从2000年开始加速,到2017年总共提高了40个百分点。按照2000~2017年的发展速度,2018年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可以达到60%。这标志着中国的人口城镇化进程目前已进入中期发展阶段的后半期,根据联合国的预测(United Nations,2018),中期发展阶段将在2030年结束,届时的人口城镇化水平为70%;从2031年开始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在2050年达到80%,这意味着中国人口城镇化进程还需要30年左右才能结束。

同时,绿皮书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已经出现了几个重大转折,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还将出现新的转折性变化。这些趋势性的转变不仅直接改变了人口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劳动力变化趋势出现转折,首先是“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其次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又如2011年人口抚养比变化的转折点出现,抚养比从前一年的34.2%提高到34.4%,终结了持续了30多年的下降过程;生育政策的转向和生育率的回升,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6年开始一直低于1.6,直到2013年回升到1.6,2016年为1.62,如果这个趋势能够得到延续,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就可以回升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还有老龄化动力机制的转换。绿皮书预计,中国老龄化的中期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到2040年左右结束,从2011年开始,中国老年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将总共增加2.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62%,平均每年净增746万。在此期间,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将全部进入老年。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总人口将在2028年左右开始出现负增长,这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提高了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老龄化水平在2040年将达到23.84%,平均每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老龄化的动力机制已经转变为以老年人口增长为主导力量。到2040年左右,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的后期阶段,即以长寿为主导力量的老龄化阶段,这个阶段也可称为高龄化阶段。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