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温7℃!明天起,深圳冻哭你,但更可怕的是......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圳安监
2018-12-28 21:42
摘要

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为了抗击寒潮,咱们都不能大意哦!

跨年寒潮来袭,全国28省的气温将创今年冬季新低。这一次咱们大广东也不例外,看看下面这张发紫的全国冻哭预警地图,就问你怕不怕?

好像咱们深圳属于“凉凉”这个阶段?但深圳人你可别不放在心上,毕竟......深圳一年中能有几次这么冷?!

何况这次寒潮还要陪我们从2018走到2019。

据深圳气象台最新消息:受冷空气影响,29日多云间阴天,北风强劲,最低气温降至10℃或以下,寒冷天气将持续至元月3日前后,过程最低气温7-8℃ ,间中有小雨,沿海及高地最大阵风7-9级。

“小冰人”再次上线营业。对此小编只能说:劝君穿着秋裤走,寒潮来袭不会抖!

不过呢,寒潮使人冻手冻脚没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天气一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又多发。警惕!据深圳市急救中心消息,11月份,深圳120共受理一氧化碳中毒报警15宗;而进入12月份,我市一氧化碳中毒报警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

冬季天气寒冷,家中门窗常常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导致一氧化碳积聚从而酿成中毒悲剧。而要防范一氧化碳这个“夺命杀手”毒人,生活中的这些方面切不可大意。

一、用燃气热水器时 谨防“洗澡死”

天冷了,很多人喜欢紧闭门窗洗澡,且一洗就洗很久。可要是燃气热水器燃烧时产生的废气若没有及时正确地排放,就很容易导致“洗澡死”。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注意这些事项:

1.严禁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这种热水器产生的烟气会直接排放到室内,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选购时,尽可能选择带一氧化碳报警功能切断装置的产品。

3.一定要安装在通风良好的空间内,并按说明书要求正确安装烟管,工作时应确保产品处于通风良好的状态。

4.使用期限不可超过8年,日常也要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

5.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房间窗子或排气扇是否打开、通风是否良好;使用完后一定要将燃气阀门关闭。

6.禁止放置易燃物品及挥发性物品在燃气热水器周围,禁止放置毛巾、抹布等易燃品在排气口和供气口上。

二、小心家中燃气泄漏

使用管道燃气时,如果出现漏气、开关不紧等情况,会使燃气大量溢出。此时,若是家中门窗紧闭,通风不畅,就很容易造成中毒和爆炸事故。

避免家中燃气泄漏,日常应注意这几点:

1.燃气灶上烧水、煮饭时须有人看管,以免汤水溢出浇灭火焰,致使燃气未经燃烧扩散到空气中。

2.燃气灶离窗户近,火焰被风吹灭时,记得及时关闭燃气阀门,以免燃气泄漏。

3.燃气灶具不要超期使用,燃气器具连接气瓶的胶管要定期检查,以免脱落、破裂、老化或被老鼠咬破后造成燃气泄漏。

4.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出现故障时也别只顾着修理,忘了关燃气阀门,以至燃气大量泄漏。

特别提醒:发现燃气泄漏,千万不要开关电器或点火测试!正确做法应该是迅速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到室外通透地方再拨打保修电话通知燃气公司处理。

三、使用煤炉取暖或吃炭火锅时 注意通风

在密闭居室中用煤炉取暖,通风不良、供养不充分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聚;炭火锅使用的无烟碳在相对封闭环境中缺氧燃烧也会积聚一氧化碳。

因此,使用时千万别因为怕冷,而不注意通风!

煤炉取暖时,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吃炭火锅时,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时间不宜过长。饭间尽量不要抽烟,否则会加大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吃完后,要处理好剩余炭火,不能随意倾倒,应确保其完全熄灭。

四、不要在密闭的车内开空调睡觉

元旦假期来了,很多人会开车出去玩,途中累了困了可能会开空调在车内睡觉,但这是很危险的!汽车怠速时,在密闭的车内开空调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20多分钟浓度就会严重超标!

要防范这类特殊的“车祸”,请记得这样做: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车内睡觉。长途行车,开车内空调内循环时,也要定期开窗通风。

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悲剧,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而一旦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了,你也要知道该怎么做。

面对寒潮的暴击,市民朋友们不仅要注意用气安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同时也别忘了安全用电和用火,时刻严防触电、起火等事故的发生!

此外,为抗击寒潮,各单位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防范

1. 加强应急值守,分管安全的领导要带班督导;

2. 要加强交通、建筑工地及高空作业等重点领域的检查,对存在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一定要停工、停运、停产;

3. 要加强各单位、企业,尤其是城中村用电、用气的安全排查,对违规使用的热得快、直排式热水器、超功率不合格电暖气以及餐饮场所违法的使用煤气火锅等要收缴整改;

4. 要督导检查燃气管道、重点危化品企业、加油站等重点单位的抗寒潮措施。

总之,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为了抗击寒潮,咱们都不能大意哦!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圳安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