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正能量!这站,"福田好公民"来到红树林生态公园
读特记者 赵新明
2018-12-28 11:33

12月25日,2018年“福田好公民”文明法治公益主题活动第四期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福田好公民”代表走进生态公园,参观了解公园建设、运营等情况,听专人讲解红树林生态保护知识,观鸟赏景,并呼吁更多人士能参与到生态保护的公益行动中来。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防浪先锋”之称,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防风御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有着重要作用,也是鸟类尤其是候鸟繁衍、越冬和觅食的重要场所。从外表上看,红树林并非如其名呈红色,而是四季常绿,只因其树皮富含单宁酸,被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故称“红树”。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于2012年开始筹建,2015年正式开园,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生态修复、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市政公园。该园也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岛—福田自然保护区的东部缓冲带,也是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突破创新,目前由王石等领衔的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全面管理,包括日常综合管理到生态环境保护再到自然科普教育,是全国首个由政府投资建设、社会公益组织运营管理的城市生态公园。因其特殊的生态战略位置,政府部门、生态专家组成了专业管理委员会,监督和考核红树林基金会的管理。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分为科普游览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控制区。福田好公民一行主要参观了生态控制区。漫步在木栈道上,远处一片倒伏的“高个子”吸引了好公民的目光。原来,这些“高个子”是外来品种无瓣海桑,受超强台风“山竹”影响,倒伏了一大片。MCF工作人员介绍,无瓣海桑于上世纪80年代从孟加拉国引入,防风防汛比本地品种有优势,且成活率较高,但它生长太快,一年可长高1.8米,最高可达14米,远远超过三四米高的本地物种,影响到了其他生物生长,“目前正逐步清理中,且无瓣海桑只能人工种植,不会自主扩散繁殖,市民不用太担心。”

行走至生态监测站,福田好公民罗爱兰、黄茂胜、张能用望远镜清晰地观看到了在自由飞翔、捕食的黑脸琵鹭,惊喜不已。MCF工作人员介绍,在公园南区,每年冬季常见鸟种有大白鹭、琵嘴鸭、红嘴鸥、黑翅长脚鹬、黑脸琵鹭等,其中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的珍稀鸟类,“今年已发现约10只黑脸琵鹭来这里过冬。”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福田好公民还认识了老鼠簕、秋茄等红树植物,还有弹涂鱼、弧边招潮蟹等底栖生物。

“福田好公民”是福田区委授予辖区个人(团体)在道德领域的崇高荣誉称号。此前已从各行各业中评选出90个个人(团体)代表,共100人,他们中,既有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也有企业家、媒体记者,还有消防战士、公安民警、法律工作者等,均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事迹突出、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好公民的爱心与正能量,持续地通过各种方式,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而今,“福田好公民”群像深入人心,成为福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文明创建的“新势力”。据悉, 此次活动也是市委宣传部主办、深圳晚报社承办的“百万市民看深圳”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赵新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