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杜塞尔:深墨可在“互补式”中达到双赢

读特特派记者 尹春芳/文 周红声 丁庆林/图
2018-12-26 17:38
摘要

对墨西哥知名经济学家、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来说,深圳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他已经多次来过深圳,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了。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心图书馆墙面装饰出自画家和建筑师胡安·敖戈曼的手笔,巨幅壁画气势磅礴,异彩纷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对墨西哥知名经济学家、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来说,深圳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他已经多次来过深圳,是深圳人的“老朋友”了。

杜塞尔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第一次来到深圳。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心情。“站在深圳的街道上,我所看到的一切让我很震撼。街道宽广,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处于高效的工作中。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跟美国的一些大城市相比,丝毫不逊色。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它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

2006年,他曾在墨西哥著名的《改革报》上发表言论文章,主讲深圳如何从2.5万人的小渔村发展成8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深圳奇迹”离不开政府的长远规划,离不开大刀阔斧的改革,离不开各种好政策。给高新技术企业减税、补贴等优惠政策,建立深交所等措施让深圳快速发展起来。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接受本报采访团专访

去年,杜塞尔再一次来到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感慨道,“深圳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令人非常惊叹。深圳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在他看来,深圳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采取多种手段吸引外国投资。“目前,我观察到,深圳的基础建设是颇为壮观的,尤其是轨道交通和高科技方面。”

经济特区的创立,为深圳这个原本属于宝安县的渔村,开启了走向经济都市的大门。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离不开改革开放。

谈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杜塞尔不吝赞誉之辞。在他看来,中国走出了举世无双的发展之路,很多经验值得墨西哥和整个拉丁美洲学习和借鉴。

在杜塞尔眼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譬如,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本;如今,中国企业带着资本来到世界各地。“拉丁美洲的广袤大地,会为中国提供互补的资源和极具潜力的市场。”

随着中墨两国关系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来到墨西哥城,诸如华为、比亚迪、TCL等等。杜塞尔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因为成本、本地化等原因,墨西哥对中国公司非常具有吸引力,已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前来投资。

他认为,一方面,中国企业来到墨西哥和拉美地区,带来了有用的经验和商业模式。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双方在具体的合作条款中需要深化认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他们需要对墨西哥更深入了解,比如法律,劳动法、环境法等等。”

深圳和墨西哥城于2015年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展开了丰富多样的交流。在杜塞尔看来,对于未来,两个城市之间的合作可以在创新和商业战略中找到“求同存异”的部分,进一步扩大对话,加深彼此了解,通过互补式合作,努力达到“双赢”,“未来两个城市可以加强公司和大学、以及创新中心的联系。”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特派记者 尹春芳/文 周红声 丁庆林/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