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群钢琴教授、评委、资深音乐人一起听钢琴专业组选手的比赛,比听音乐会现场更有意思——选手多,演奏曲目多,风格各异,水准不同,现场表现也不一样,如同进入一座音乐学院的琴房楼,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音乐、各种曲子、各种风格,千人千面,异彩纷呈。
在第四届“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艺术节暨福田杯全国青少年钢琴精英赛”现场,见到了一群各大音乐学院及其附属中学的“小高手”们,各个踌躇满志,神采奕奕,紧张和压力之余,也不怯场,拼足全力,有着“少年英雄”气场和礼节,更有几分未来大师的风度。
能入围复赛,儿童组、少年组和专业组,不管几岁都是“有几把刷子”的,不少选手其实已经是某个城市或学校小有名气,开过几场音乐会,得过几个大大小小的奖项,参与过一些重要活动,各自名头了得。来自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汪其臻选弹《拉威尔的夜之幽灵组曲水妖》,把握大作品的功力不俗。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李昱璋选弹的是《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技术熟练之余有一些自己的表达。
这些驰骋在钢琴键盘上的少年们,技巧和音乐表达超越了我们想象力。入围专业组决赛的盲人选手王广彬2017年作为少年组参加了第二届大赛,当年他还一脸稚气,因为眼睛盲,没有盲谱可以看,学琴全靠听力,自己摸索学,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但他一直坚持下来,第四届又参赛,进入专业组,虽然他看不见,也没有盲谱用,但他的听力和心灵一直打开,就像霍金那样超乎常人的热情和坚持。
这些不同寻常的人和故事成为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大赛的纷繁色彩,让人侧目。在专业组复赛中,王广彬弹的是李斯特《旅行岁月》、肖邦黑键练习曲;进入决赛王广彬弹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还有王广彬改编的拉威尔《达芙妮与罗克埃》第二组曲。精彩属于他们,新一代的傲娇年轻人们!
在我们心目中,每个用别的孩子撒泼玩耍的时间坚持坐在琴凳上挥汗练习一遍又一遍的孩子们都是好样的,也许大多数参赛者都无法站在领奖台上,但一生都会因此骄傲,拼过的岁月才是最美好的·。
艺术节活动期间,参赛者可参加所有活动观摩,包括大师课、讲座及音乐会,而在比赛中获奖的小选手则可以参加5月18日晚上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各组别获胜者还可于深圳音乐厅演奏大厅举行的颁奖音乐会上演奏,与名指陈燮阳及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此外,本届精英赛专业组前三名获得者将同时担任深圳市福田区“钢琴艺术推广大使”,参与福田区后续举办的各项钢琴艺术公益活动,在提升福田的钢琴艺术氛围、加强福田文化艺术的发展、建设深圳“钢琴之城”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专业组决赛9位入围者李昱璋、吴优男、蔡双千、王雪融、汪其臻、要桂林、齐一多、张瀚朗、王广彬,每个人都有不凡经历,吴优男协奏曲弹得极好,齐一多的控制力也不错,王广彬的盲弹更是难得,个个都是少年英雄。
精彩琴音,仍在继续。且让我们洗耳聆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徐迅,深圳资深乐评人,音乐发烧友
(原标题《少年英雄逐鹿“钢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