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富庶的巴伐利亚平原,坐落着千年古城纽伦堡。
她是阿尔布雷特·丢勒的故乡,德国文艺复兴的摇篮。在德国人眼里,堪与达芬奇相比的丟勒,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耀眼的明星画家之一,他的故居至今吸引着来自全球游客的顶礼拜膜。
她是自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商贸重镇,是西门子、AEG等多家现代工业企业的发源地,也是声名远播的欧洲玩具之都、圣诞之都,每年一度的圣诞市场还保持着十一世纪以来的传统……
纽伦堡,这座中国游客或许有些陌生的城市,却是许多深圳人的老朋友。在初冬的日子里,本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采访报道特派记者一行走进纽伦堡,感受到她深厚的人文气息,与深圳结为友好城市建立的长达21年的深厚友谊,以及作为一个现代化历史名城的开放、包容与自省并行的特质。
具有千年历史的纽伦堡古城。
走进音乐殿堂 让艺术融入生活
纽伦堡名歌手音乐厅在古城之外的一个体育公园边上,是以瓦格纳的名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命名的。虽是寒冬,公园里的草地依然青翠葱茏,高大的树木则多已华冠尽谢,张错的枝桠静默地伸向天空。二战时期,这里曾是纳粹集会的一个广场,上演过愚昧和狂热交织的短暂疯狂,而今早已复归宁静。春夏气候相宜的时候,这里是人们休闲、锻炼的场所,偶然还会举办文化活动。据说,战后纽伦堡市民决定将此地建成公园,就是要纪念和呼唤珍惜和平。
当天下午4点,纽伦堡合唱团与纽伦堡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要在这里举办一场音乐会,本报记者在中午前刚好赶上了剧组的最后一场排练。乐团的指挥是纽伦堡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容斯坦(Rumstadt)教授,他还是德国指挥家协会主席、纽伦堡国家歌剧院总监,并担任了纽伦堡深圳友协联席主席。
乐声响起,天籁般的和声渐渐将剧场充满,像一个温暖的气泡,把冬日的严寒隔绝在外。满头银发的指挥偶尔会打断演出,对表演提出改进意见,而当行云流水的乐曲再次响起,瞬间又令人屏气凝神,遐思连篇。
“音乐是人类沟通的最佳桥梁”,瓦格纳的名言在纽伦堡得到了充分的阐释。纽伦堡城市规模不大,拥有50多万居民,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相比都是一个“袖珍”城市,但是既有音乐厅,还有歌剧院;除了纽伦堡合唱团,还有纽伦堡交响乐团,每年各种演出逾百场,经常到中国交流,到深圳演出更是频繁,纽伦堡的名字已经为深圳许多乐迷所熟悉。
“艺术的生活”也已经融入了纽伦堡市民的日常。作为曾饱受战争蹂躏的城市,二战后,纽伦堡的政府和市民一致认为,用艺术表达对爱与自由的追求,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是避免再受战争狂热分子蛊惑的有效手段,因此他们把发扬纽伦堡的文化艺术传统列入了城市发展的首要议程。
不大的纽伦堡有40多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德国国立博物馆是其中最大的有关德国文化和艺术的博物馆。每年5月,纽伦堡都会举办“蓝色之夜”艺术节,全城都用特殊的光效披上蓝色的外衣,市政厅、图书馆、博物馆、教堂等多个公共场所变身当代艺术展场,咖啡厅酒吧借势推出各种主题聚会、演出,整个城市像个艺术嘉年华,市民们徜徉在欢乐的海洋,流连忘返。
纽伦堡深圳友协中方联席主席王欢欢博士告诉记者,在纽伦堡的友城交流活动中,艺术文化交流也占了重要部分,两地艺术团体经常互访演出,由中国艺术家与纽伦堡乐团联合参加表演的纽伦堡新春音乐会已经成了当地的招牌音乐会,每年都爆满,深入人心。
2017年8月,为庆祝纽伦堡大区和深圳缔结友城20周年,在拥有近 500年历史的Tucherschloss博物馆举办了纽伦堡“无国界—国际友城文化节”,经典粤剧折子戏《贵妃醉酒》等也赢得了纽伦堡观众的喝彩。
千年商贸重镇变身现代化创新大都会
纽伦堡古城的街头逐渐有了圣诞节的气息。
踏足具有千年历史的纽伦堡古城,发现中心广场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一排排用红白条纹帆布遮盖的售货亭。纽伦堡新闻办公室的人员说,纽伦堡一年一度的圣诞市场就要开幕了,届时整座城市就会飘散着一种加了香料的热红酒的香气,混合着纽伦堡特产姜饼的味道。在圣诞到来之前,将有来自全球的200万游客前来购物游玩,市场还有为纽伦堡各友城设立的专区,每年都有来自深圳的供货商在此出售玩具、饰品等。
的确,纽伦堡是文艺的,也是商业的;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
在古城的街道行走,会发现有些房子靠街的一面“长出”一种别致的竖长凸窗,装饰精致而华美,据说是中世纪时富有人家的神坛,为平淡的外墙增加了变化,是纽伦堡古建筑的特色之一。而有些房子的外表上,还画着商人牵着运货的马匹经过纽伦堡的场面。纽伦堡始建于十一世纪,位于中欧十数条商路的重要节点上,所以迅速发展成为繁荣都市和商业枢纽,欧洲一度流行着“纽伦堡的货品遍天下”的说法。
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第一铁路线在纽伦堡到菲尔特之间建立,纽伦堡所在的纽伦堡大区成为德国的产业制造中心之一。著名的西门子公司就诞生在纽伦堡,后来西门子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大企业,生产和研发中心遍布全球,在纽伦堡的工厂也搬到了60公里之外的安贝格,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未来工厂”。
深圳驻欧洲经贸代表处德办经理宋琳虹说,代表处设在纽伦堡,就是因为纽伦堡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她也是德国南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是巴伐利亚州经济规模仅次于慕尼黑的城市,附近有德国著名的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学术底蕴深厚,创新能力充沛,加上几个世纪以来积淀的良好营商氛围,和当地政府开明而有序的管理,使得纽伦堡及加上附近几座城市组成的纽伦堡大区成为德国非常宜商宜居的地区。
作为友城的“先驱”,纽伦堡与深圳的友好关系有效推动了德国企业与深圳的合作,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德国汉莎航空、德国TUV莱茵公司、3D打印巨头EOS等均在深圳设有分公司或者研发机构等。
2015年,深圳创维集团收购了德国高端电视厂商Metz,工厂就在纽伦堡不远的齐恩多夫,购并后生产的高端电视还成为纽伦堡市政府指定的“外交礼品”。Metz blue副总经理王光超说,德国企业对高科技、工业设计、产品品质及客户服务的精益求精精神令创维受益不浅。
直面历史包袱以开放合作迎接未来
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纽伦堡曾经是帝国皇帝的数个行宫之一,至今古城最高处还耸立着高大的皇帝堡。
1945年1月,盟军空军炸毁了纽伦堡市内近九成建筑。战后,纽伦堡市民选择了按照原貌复建古城,包括老市政厅。在纳粹尚未完工的议会大厦附近建立了纳粹档案中心,并在战后举办著名的纽伦堡审判的原址设立了纽伦堡审判庭博物馆,展出大量文献,陈列纳粹的战争罪行,反省一场几乎席卷全民的政治狂热是如何导致了恐怖的反人类暴行。
直面历史包袱的同时,纽伦堡以开放、包容、友善的态度融入了战后的世界经济新格局。纽伦堡有近三分之一的外来人口,与全球21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并积极发起及参与各种友城交流活动。纽伦堡与深圳于1997年建立友城关系,是最早和深圳结好的一批“铁杆粉丝”之一,自此两地文化、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政府、企业高层互访频繁,堪称友城合作典范。
本报记者注意到,多年的合作交流让纽伦堡的“中国元素”越来越丰富,在纽伦堡留学、工作的中国面孔多了起来,纽伦堡审判庭的讲解配备了中文版本,纽伦堡游客中心准备的旅游宣传册也增加了中文版本,这是其他位于德国南部腹地的城市中罕见的。
纽伦堡市长马利(Ulrich·Maly)本人曾多次访问深圳,最近的一次是去年5月,曾参观考察了宝安的中小企业及社区建设。听闻本报记者将赴纽伦堡,马利市长欣然同意接受采访,他不无谦虚地对报道小组说,纽伦堡规模小,不可能像深圳那样发展迅速;相对于纽伦堡的十年不变,深圳可能三五年不去就变成一个新的城市。他很高兴看到深圳不仅城市建设有了变化,在社区建设上也不断优化,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居民生活便利性提高,生活质量在提高;希望未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