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园社区警务室,碰到前来办事的居民钟展。“小区环境变化太大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生活20多年了,打架、房屋被盗等烦心事近年越来越少见,居民安全感增强了好多,租客也安心在此长住!”
南园社区面积为0.5平方公里,区内南园新村、旧村合计有966栋楼、16101间出租屋,人口近3万,其中流动人口2.7万余人,流动人口更新率一度达到年均40%。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最前列,是深圳推进基层治理改革的目标。去年初,南山区委政法委牵头,结合“智慧南山”建设要求,以南园社区为试点,运用现代科技支撑的智慧警务,管住要管的人、发动要发动的人、服务有需要的人,探索出一条“党建全覆盖、矛盾全化解、控防全天候、服务全提供、人民全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
管住“人”:
智慧采集信息实现进出留“痕”
深圳“城中村”人员流动性大。摸清这些人的“身份”,让进出留“痕”,是解决“城中村”治安问题的基础。
70多岁的吴大伯家住南园村新三坊6号。他娴熟地在手机上点开“智慧南山App”,显示出居住信息、居住审核、楼栋管理、申报管理等内容。轻点居住信息栏,具体楼宇、每层房号均列出来,每个房间居住人员照片、身份证号、门卡有效期等全部一目了然。
居民通过“智慧南山App”对每个出入人员留“痕”外,南园小区安装的高清探头,则为安全提供了一张“安全网”。
记者走街串巷,宽1米多的小巷弯弯曲曲;每条小巷、每栋楼宇进门处,均被安装的高清探头“把控”。
“南端是南山村,北面是北头村,南园村与这些村有多条路互联互通,增加了管理难度。”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
南园社区开展“围村”集中整治行动,在城中村巷道和出入口布点建设人脸识别、车牌识别、WiFi热点等前端采集设备,实现“科技围合”。同时,以“1+3+1”模式(1套视禁系统、3个视频监控点、1个主要出入口光纤接入点),在每栋楼安装视频门禁系统,增加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颜色打标分类管理,实现了管好5%重点人、服务95%普通人的目标。
如今,南园社区已投入使用视频门禁系统500套,人脸识别525套,高清探头1864个等,日均采集人脸信息10万条、车牌信息5000条,真正实现对社区实施全方位控防。
发动“人”:
群防群治推动社区防控升级
一年来,南山区实施社区“领头羊”和社区领头人“储能”计划,不断增强社区党委书记的党建主业意识,实行群防群治。南园社区将群防群治“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南山派出所南园社区警长蔡坤海说,警务室一个民警配四名队员,人手肯定不够。 但只要把社区所有力量都发动起来,就可构建全方位守护群众的安全网。
蔡坤海作为警长,还有一个“新”身份:南园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这个身份好。南园社区综合治理,南园社区是主体,自己作为班子成员,可以直接将社区治理和街道党工委相关部署对接;作为兼职副书记,可以广泛接触、调动社区多元的社会力量。”他说。
在推进过程中,南园社区整合辖区巡防、义务消防、综管、安监、停车场保安、快递员等1700多名群防群治力量,成立了平安南园促进会,组建了南园社区683人的楼管员联合会,构建群防群治网。
南山区还大力推进群防群治可视化平台在南园社区建设,配备终端70台,首创“群防群治、一呼百应”机制,警长可跟不同群防群治力量随时直接联系。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南园社区共发盗窃案件265宗,破案率为20%。2017年以来,发生29宗盗窃案件,100%快速侦破。
服务“人”:
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家门口,3分钟完成签注,非常方便。”南园社区居民陈惠平女士在警务室使用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成功签注出入境证件。
记者见到,这里居民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内设警情通报、便民宣传栏、居民意见收集处,还摆放着2台可办理户政、出入境、交管等业务的“三合一”警务终端机。扫码“智慧南山App”,简单录入个人信息,就可以查看到房源、联系到业主、签订好合同,同时还可以网上办理居住证,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以来,南山区南园社区率先制定社区民生服务购买清单以及实施标准,还积极倡导“以租代建”理念,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一批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医疗卫生设备、通讯电缆设备等项目迅速落地。
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南园社区采取企业出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以租代建”模式,平均单个视频门禁探头每月的信息购买费用仅为75元,解决了以往科技建设中“后期资金筹集难,设施维护难”的顽疾。
南园社区开展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活动,成立500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让百姓感到党员就在身边;创建“南园社区民事协商会”,搭建“社区茶馆”、“阳光议事厅”等平台,让民主协商的道路越走越宽,形成多元共治。如针对居民反映较强烈、多年未解决的机动车辆停放问题,南园社区工作站等部门重新规划停放区域,应用智能停泊系统,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社区警务室与村股份公司等密切合作,划出5个电动车停车充电点,解决在楼道充电火险隐患等问题。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