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商户自掏千万元建检测室,还说值!

读特记者 易东 文/图
2018-12-06 19:57
摘要

最严的处罚总是不容易忘记。

最严的处罚总是不容易忘记。 2014年,深圳市食药局在全市开展“清水行动”,当时布吉海鲜批发市场内有多名商户因水产品查处违禁物,最后被判刑坐牢。此事件的震慑力如今还在水产业内发酵。5日,记者和罗湖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员来到布吉海鲜批发市场了解情况,只见布吉海鲜市场还是一片兴隆,只是多了一个气派显眼的水产快检室。快检室外墙的LED显示屏正在播放着最近3天的检测数据。罗湖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检测室救活了这个市场,有了这个检测室,商户心里踏实多了!

8家商户自投上千万建检测室

“我们就是一个卖鱼的,鱼不是我们养的,但查出问题,要我们承担刑事责任。我们真是想不通。” D115档的水产商户陈永文把当时商户的心态说了出来。“想不通,也要想通,因为要生存,要做生意。”怎么办?怎样保证市场上卖的鱼没问题呢?陈永文与程海兵、郑原场、郑舜忠、邱进财、林小蓬、林小东、彭文宏等市场内的商户摇头抓耳想破脑壳,一个个的办法说出来有一个个被否定,最后,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要不我们自己合伙建个水产检测室。经过我们检测合格了,我们就卖,这样就不用坐牢。说干就干,他们合伙成立了合信公司。这8大股东皆从事水产品基围虾销售经营,注册资本为300万元人民币。很快在深圳农产品集团凯吉星检测公司(F.Q.T)的支持下,他们的检测室正式营业了。其检测不仅仅只检测自家经销的产品,还面向海鲜市场的所有商户。“只要愿意送样来,都检!”检测人员两班倒满负荷工作。“现在,他们做到了批批检。”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原D115档的水产商户陈永文如今也是永昌盛公司的负责人,他与合信公司的另外7名股东对食品安全有刻骨的认识。“我们自己把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担当起来,落实进货检测制度,强化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控,积极配合政府监管和抽检,不断提高着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自从检测室建起来后,我们市场的水产品没有被政府监督抽检查出过问题,大家的安全感上来了!”

检测从末端伸向前端从市场进了鱼塘

海鲜市场是水产品的销售末端,要保证水产品不出问题,还得从源头抓起。尝到科技保安全甜头的商户,加大了在水产品前端环节的投入。

2016年12月合信公司、永昌盛公司联合F.Q.T开始研究产地检测的项目,2017年1月合信公司与F.Q.T签订每年约二百五十万以上的检测合同,设粤东、西两个位点和布吉复核位点进行项目启动,并于今年国庆前先后投建粤西中山检测位点、粤东惠州检测位点以及布吉复核检测位点,还在在水产主产区顺德投建检测室,每月检测批次达上千批次,拒绝流入市场的超标产品的百批次以上。

罗湖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评价说,他们花千万元,在全国率先创新构建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产地水产品采购前的筛选检测,检测合格后装车运往永昌盛公司所在的布吉海鲜批发市场,并在布吉海鲜批发市场设置F.Q.T布吉复核检测位点,对于采购筛选检测合格的样品和外省产地检测合格的水产品进行复核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对外销售,对于复核检测不合格产品,实行就地退货及销毁。该模式从水产品生产源头开始品质管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入深圳市民水产品品质安全水平。

10月23日罗湖区人大副主任卢耀明来布吉海鲜市场调研,重点查看他们建设的水产检测实验室,对布吉海鲜市场8家商户自发开创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举措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担当精神给予高度赞扬。

布吉批发市场管理方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好了,市场也就活了,大家的生意都好了。市场里永昌盛和和信两家公司近年市场销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17年销售几千斤鱼到2018年已销售到两三万斤,合信公司的基围虾销量2017年以来,平均每月增长数十万斤。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易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