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罗湖义工勇当尖兵
今年,罗湖区义工联荣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时值“12·5”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为表彰全区义工及义工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助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做出的贡献,罗湖团区委于昨日在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大爱罗湖 志愿情深——12·5国际志愿者日表彰大会暨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论坛”,会上颁发了“长春藤”徽章,表彰了“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义工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促进罗湖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罗湖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罗湖义工队伍的发展和品牌的建设。区委书记贺海涛要求,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常态化机制,凝聚志愿者,为大爱罗湖奉献爱心力量。区长罗育德希望罗湖义工再接再厉,在罗湖全面振兴的发展大潮中,继续勇当尖兵,走在前列。
当日,深圳团市委副书记方琳,罗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守睿等为“长春藤”徽章和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者颁发徽章和证书。来自罗湖区各街道团工委、义工联和各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及骨干义工等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了解,罗湖作为深圳志愿服务的发源地,近年来志愿工作以“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项目化”为抓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和城区长远发展,努力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公共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
制度化:抓好顶层设计构建理事规则参与社会治理
在开展志愿服务上,罗湖首先是抓好制度顶层设计,出台了《中共罗湖区委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志愿者之城先行区”的实施方案》,通过制定义工代表大会、理事会换届、理事履职规则及议事规则等,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广泛开展。
罗湖还十分注重推动志愿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跨越。罗湖团区委书记刘楚文介绍说,近年来,围绕治水提质、道路交通安全、出入境服务等领域,罗湖制定“治水先锋联盟、护水亲子团、志愿河长、治水论坛、治水主题U站”的“五个一”参与机制,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岗”、“护航岗”、“宣传岗”,建立志愿路长巡路制、共享单车乱停放随手拍处理制;建设边检U站,引导出入境旅客文明出行,为出入境旅客提供边检业务咨询等服务。通过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引导全民参与,助力辖区公共文明指数提升,为城区建设提升软实力。
社会化:志愿组织“三横两纵”实现网络全覆盖
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罗湖团区委突出志愿服务社会化,为重大活动提供保障力。目前,罗湖区实现“三纵两横”志愿组织网络全覆盖,即“区级、街道、社区”纵向到底,“公益组织和团队”横向到边。全区成立基层义工联13个、社区U站83个,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12万人,超过常驻人口数的12%,志愿服务总时间超过2000万小时。实现“家校联动”亲子义工齐参与,引导全区中小学2万多名师生和家长加入志愿者队伍。引导志愿者公益团体登记注册,促其向规范化、社会化发展,目前已孵化13家优秀注册志愿者法人组织,发展备案超过400家志愿者团体会员。
罗湖团区委积极引导志愿者为居民重大节假日出行保驾护航、为重大活动维护秩序。如组织义工参与春运保障,引导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建立春运志愿服务队,于春运及清明、国庆等节假日期间在火车站、客运站为出行市民服务,每年平均投入义工达5500余人次,服务出行市民超200余万人次。运用社会化动员整合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三方力量,引导志愿者参与春节期间仙湖植物园安保,平均每年服务游园市民达20余万人次。
专业化:凝聚专业力量提升能力素质服务民生实事
围绕居民所需所盼,罗湖团区委突出志愿服务专业化,为民生实事提供向心力。近年来,罗湖区拥有专业资质的志愿者比例显著提高,结合辖区就医、法务、出入境、教育和文体发展等多个需求,成立了区文体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义工队、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等多个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健康U站、边检U站等特色U站,参与重要体育赛事赛会服务、法律诉讼引导、自闭症儿童帮教等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便民服务覆盖社会民生各个领域。
目前,罗湖区组建医疗专业义工队,每日两班,实现医疗志愿服务常态化;2017年4月至今累计服务出入境市民310万人次、跨境学童2000余名。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在全市首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进校园,引入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义工,为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2017年5月至今累计服务717小时,服务在校师生1741人次。
罗湖建立了志愿者培训平台,开设各类专业培训课程,涵盖基础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骨干领袖培训等多层次培训体系,志愿服务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项目化:22个U站365天不“打烊”成服务品牌
如今在罗湖,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已成为常态,以此打造出一批志愿服务品牌。目前,罗湖在辖区口岸、商业街、绿道、产业园等设立了11个城市U站,同时设立健康U站、法律U站、边检U站、心理健康U站等11个特色U站。U站365天不“打烊”,广泛开展与社区民生密切相关的志愿服务。
罗湖团区委与区慈善会合作制定10项举措,推动志愿服务与慈善公益长远发展,制定了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和运行指引,成功创建志愿服务品牌公益项目20余个。其中“星星学堂”荣获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关爱瓷娃娃”、“家·温暖”等项目获腾讯公益基金资助,并列入市优秀关爱行动项目。
除了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项目化,罗湖还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人文化。目前已实现辖区11个城市U站无线网络全覆盖。通过“罗湖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广东省“智慧团建”网站及服务端,营造资源互通、信息共享的志愿服务氛围。通过发行罗湖义工《长春藤》杂志、制作罗湖义工主题公益读物、投放罗湖志愿服务公益广告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义工文化,培育和丰富罗湖志愿文化。同时,罗湖建立完善的志愿者评价和激励机制,评选“五星级义工”、“百优义工”、“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罗湖义工“长春藤”系列荣誉徽章等等,激励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见习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