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筑牢基层火灾防控 “最后一米”防线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2021-05-14 18:14

空间狭窄、可燃物多、人员密集……长期以来,“三小”场所、出租屋一直是火灾高发的场所,也是困扰基层消防管理的痛点和难点。为解决这问题,消防改制转隶以来,深圳市坪山区消防救援大队积极协调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推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建基层消防整治队伍,并引进智能科技设备,通过“人防+技防”的手段,打造深圳基层火灾防控“样板”,筑牢基层火灾防控“最后一米”防线。

招兵买马填补执法“真空区” 

事情多,人手少,时间不够用……这是消防体制改革初期,深圳市坪山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巡查员吐槽次数最多的话语。面对基层“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其他执法力量又未能及时跟进填补“真空区”的局面,该大队推动区委、区政府统筹招录160名消防整治队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建消防整治队伍,分派至6个街道、23个社区,实现坪山区16000余家“三小”场所消防巡查整治全覆盖,有效解决了防火工作“人少事多”难题。“现在‘三小’场所有人‘照顾’,我们一些干部文员可以从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单位巡查、整治、执法等防火监督业务了。”消防巡查员邓晓敏说。

在填补人员空缺的同时,深圳市坪山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过开展队员岗前集中学习培训、建立实操实训制度、搭建“消防整治队伍+小型消防站”轮训体系等做法,不断夯实消防整治队伍消防业务技能基础,锻造了一批业务尖兵。

“四色”管理织密基层消防“一张网”

“按照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标准,我们推动街道将“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等级划分为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分别对应“禁止类”“危险类”“一般类”“安全类”店铺。”据坪山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刘志鸿介绍,为有效解决“三小”场所的消防隐患问题,该大队推动街道试点“四色”管理方式,细化“三小”场所分类,不同颜色分配不同的巡查监督力量,每次防火巡查都形成记录,并对问题场所予以挂牌公布,极大的提高了巡查的工作效率和精准性。

此外,该大队首创与坪山区消安委办两级联合“双督导”调研模式,采取“2+1”方式(即2名区消安委办业务骨干和1名大队挂点街道专干),以6周为一个滚动周期,深入全区23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检查20家“三小”场所,通过敲门入户行动,可以为消防整治队员提供最直观的培训,并针对督导中发现的优劣方面,形成周通报整改奖惩制度,进一步压实消防整治队伍主体责任。

科技赋能打造治理“手术刀”

“不少经营者为节约成本住在店里。我们排查发现后只能劝阻,对一些屡教不改,善‘打游击’的‘顽固分子’,我们也没什么办法。”说起之前“三小”场所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整治,深圳市江岭社区消防整治队队长曾常亮颇为无奈。但如今,随着“一感通”实时消防检测系统在辖区“三小”场所的试点,这样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据了解,“一感通”是深圳市坪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推动试点辖区“三小”场所投放安装的3331套点型5G智能红外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通过将分级分类管理系统数据接入社区消防监控指挥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各“三小”场所室内烟雾浓度变化、感应人体红外入侵,一旦发现场所内有冒烟或违规住人,消防值班人员将第一时间到场处置,有效发挥“防火、防违规住人”重要作用。

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该大队在基层消防巡查整治上不断创新手段,强化“人防”的同时,不断在智能科技增效赋能方面狠下功夫,构建“人防+技防”的综合防控体系,推动辖区消防治理工作质效实现新跨越。

据悉,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地实施,今年以来,深圳市坪山区消防救援大队辖区内未发生有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原标题《深圳坪山:筑牢基层火灾防控  “最后一米”防线》) 

编辑 (冻结)许舜钿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李怡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