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清华大学2018年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在深圳举行。400多位全国重点中学的校长齐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就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从而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体系进行探讨。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彭刚,土木类首席教授张建民院士,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史元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武晓峰,清华大学各省招生组教师等出席会议。
杨斌致辞
杨斌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一直高度重视负有“成人成才成群”重任的本科教育,一直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希望通过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让学生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并且最终“出落”成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一点与中学教育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高校的招生录取,从现阶段可行操作的角度,看重那些显性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人才培养而言,那些难于显性衡量、难以定量表达的部分,体现出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看不见却本质性”的部分,对人生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彭刚表示,清华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尤其重视本科生的培养,因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体现一所大学特色的地方。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清华大学始终将价值引导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无论是“三位一体、通专融合”,还是“以学为主、多样成长”,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能为学生拓宽自主发展空间,让学生得到最广阔最多样的发展。
张建民以《上天、入地、下海,未来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题向到场中学校长作报告,他表示,2019年,土木大类将丰富和重构土木大类教育体系,全面实施大类培养。所有土木类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都将学习校级和大类平台课程,大三开始,学生再选择自己的主修专业方向。大类出口的毕业生必须完成一个主修专业方向和至少一个辅修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采用“4+2”本硕贯通和“4+5”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本研贯通”基础上的通专融合。
史元春以《计算科学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题作报告,向中学校长介绍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学科,并分析了计算科学是如何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并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生活的,从而论证了为什么计算科学是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之必然。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余潇潇以《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体系,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为题,向中学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2018年的招生情况,并与到场校长探讨高校招生面临的新形势、新背景和新挑战。清华大学与深圳的合作渊源深厚,有长达30多年的合作基础。今年11月初,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重点中学校长会举行当天,清华大学更是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两者之间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未来清华将继续加强与中学的互动,把教育教学的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中,与中学携手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
11月30日下午,中学校长们还参观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张林教授向中学校长介绍了学院的相关情况。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