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60年的欧佩克近期不断遭遇“危机”,11月上旬,《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阿拉伯政府资助的顶级智库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正在研究欧佩克解散可能对石油市场的影响。本月3日,卡塔尔能源事务国务大臣萨阿德卡比(Saad al-Kaabi)在多哈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卡塔尔将于2019年1月1日起退出“欧佩克”。
成立于1960年的欧佩克组织,目前拥有16个成员国,石油储量达到全球总储量的70%,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之一。然而,近期一系列的异常事件,使得外界普遍担心欧佩克的前途,但实际上所有人更关心的是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碳氢能源市场的未来走势。
单从卡塔尔的石油产量来看,退出欧佩克确实可能意义不大。卡塔尔是一个天然气生产大国,却是一个石油生产小国,2018年月均石油产量只有每日数十万桶,与沙特的千万桶级日产量相比,属于微不足道的水平,因此直接来看,短期内对国际石油供应不会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然而,卡塔尔宣布“退群”的举动,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总的来看,卡塔尔退出欧佩克对于国际能源市场而言,将产生许多的长期负面效应,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将进一步增加。
$$$
第一,它标志着欧佩克的内部稳定性将进一步下降。卡塔尔退出是欧佩克内部矛盾激化的一个典型体现,当前,由于伊朗与欧佩克均怀有地区霸权主义野心,相互对抗不断升级,使得中东伊斯兰世界各国普遍陷入“非此即彼”的站队抉择困境。欧佩克早已面临多次内斗危机,近年来,欧佩克减产行动屡屡遭遇成员国的“阳奉阴违”,国际能源供应端最重要的协调行动面临被暗蚀的困境。本周四,欧佩克将在维也纳召开大会,商讨与俄罗斯等国的新限产协议,值此敏感时期,卡塔尔高调宣布退出欧佩克,将使得市场各方对于新限产协议充满疑虑,市场信心将进一步承压。
第二,它使得国际社会认识到沙特权威不足,协调不力,从而对沙特掌控国际石油价格的能力产生怀疑。沙特历来是欧佩克的实际掌门人,主导了近年来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大国的共同减产行动,成功终结了国际石油价格长期低迷的状态。然而,卡塔尔与沙特交恶以来,卡塔尔始终不肯屈服,并最终宣布退出欧佩克,足以证明沙特在欧佩克内部的威信已经明显不足,它已经无法再充分代表欧佩克的一致利益了。
从以上两点来看,卡塔尔此举扮演了一个“反叛者”的角色,将欧佩克的内部分歧彻底公诸于世,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甚至有可能引诱欧佩克内部一些国家做出类似公开或秘密的“反叛行为”。只要欧佩克的分裂局势加剧,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端陷入无序竞争的可能性越大,国际油价越可能进入一个骤跌骤涨的混乱状态。
另一方面,虽然卡塔尔并非石油生产大国,却是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大国,在天然气领域,卡塔尔展现出了很大的雄心壮志,也可能进一步搅动国际能源市场。
卡塔尔油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位列全球第三位,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与沙特交恶以来,卡塔尔已经两度宣称要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产量:2017年7月宣布将大幅增产液化天然气产量,由年产7700万吨提升至2024年的1亿吨,增幅接近30%;2018年9月再度宣布至2025年第一季度将提高液化天然气年产量至1.1亿吨。
出于遏止全球气候变暖与空气污染等原因,全世界、特别是亚太新兴经济体正迫切寻求“煤改气”、“油改气”,天然气的消费量出现了逐年攀升的局面。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8)预测,2040年前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处于高速增长期,新增需求将集中在工业、居民以及电力等部门。全球的情况也是如此,2050年,天然气占全球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23.5%上升到27.5%,,天然气将超越石油成为最大的一次能源品种。
我们需要注意到,卡塔尔在退出欧佩克的同时,同时还是另一个重要的国际能源组织“天然气输出国论坛”的主导者之一。天然气输出国论坛成员国控制世界天然气储量的70%以上,管道贸易的38%和85%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其中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合计控制 57%的全球天然气储量。考虑到卡塔尔、伊朗与沙特并不友好的政治关系,卡塔尔与伊朗很有可能进一步在天然气领域发力,从而达到挤压沙特石油销售市场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国际能源市场将会进入一个更加多元的时期,石油对市场的支配能力可能会逐步下滑,博弈方数量与博弈难度都会进一步上升,国际能源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更易震荡的阶段。( 作者 戚凯 北京市社科院外国所副研究员,盘古智库研究员)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