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展期84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及龙岗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正在龙岗“红立方”精彩呈现。
大芬油画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的举办是龙岗打造文化高地的缩影。近年来,龙岗区凭借文体事业的关注度和文化产业的美誉度,全面展示了强劲的发展“内生力”,让文化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将龙岗人的“文化自信”推向新高度。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也是深圳文创大区、东部“文体高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龙岗区六届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氛围,形成“国际视野、岭南风格、特区精神、客家特色”糅合的城市文化印象,打造与龙岗未来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文化高地”。
“龙岗要加快推进‘深圳东部文化高地2021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城区的文化内涵。”龙岗区委书记张勇表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动客家文化载体保护开发,擦亮甘坑客家小镇等文化品牌;做强做优文化产业,积极申办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龙岗区区长戴斌强调,要全力打造文化强区,做大做强大芬油画村、鹤湖新居、龙园奇石等文化品牌。
当下,龙岗正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城区,塑造其独有的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家园感、归属感。
文化产业“蝶变”:从“大芬行画”到“大芬原创”
大芬双年展是继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之后,大芬举办的又一个顶级艺术展览。
数据显示,大芬双年展组委会此前共征集到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土耳其、阿根廷、荷兰、日本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共2651名画家的作品,经过初评和复评,最终入选作品共264件,涵盖了五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数量、质量、国际参与度以及艺术广度上都凸显了国际性和多元性。值得一提的是,大芬原创画家卢伟旋、麦祖尚、余命高、陈伟龙、赵广增、石涌、史飞、朱昭明、李印、何良丰、黄平善、尚波、黄学全、谢非,共14人入选此次双年展,占总数的5.3%。
“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在首届就达到了国内油画双年展的参展国数量最多的好成绩、迎来‘开门红’,彰显了大芬蓬勃向上的艺术力量。”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陶勤认为,从此次双年展参展国数量来看,整体成绩骄人,展出对于提升大芬油画原创性、学术性有实质的推动作用,同时对龙岗区乃至深圳市浓厚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也具有积极影响。
外界评价,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为海内外释放了一个重要信息,这就是,大芬油画村正由“大芬行画”向“大芬原创”蜕变,正走过从“模仿”到“正品”所经历的“文化自信”路程。随着大芬双年展的持续举办,大芬画家的原创水平、国际视野和产业转化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大芬油画村必将迎来高端化、国际化的再次辉煌。
目前,深圳提出努力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目标,打造“文化创新发展2020”升级版,规划建设“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大芬油画村正是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的其中一个,大芬双年展是大芬油画村升级特色文化、寻求突破、国际化发展的举措,对于深圳打造国际化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几年,龙岗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进入转型升级快速通道。”龙岗区文产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国内第一个以油画为主题的国际双年展,大芬双年展将国际性、学术性、艺术性融为一体,将成为龙岗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龙头项目,也将成为龙岗区在海外展示文化产业成果的重要窗口。
资料显示,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四届文博会一共有67个分会场,龙岗区有12个,分会场数量连续9年数量最多,实现“九连冠”。数据显示,龙岗区作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大区,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创造营业收入1445.79亿元,增加值377.51亿元,占GDP比重9.8%;全区形成了高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数字硬件、高端印刷、演艺娱乐6大产业集群,先后有15家企业被评为“深圳市文化产业百强企业”,有9家文化类上市企业;全区目前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中心,并积极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文化惠民“落地”:增加文体设施让居民更多获得感
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的举办地——“红立方”是龙岗的文化新地标,也是深圳的“文化会客厅”,今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项目由三栋红色、流线感的主体建筑组成,包含科技馆、青少年宫、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以及书城,以公共教育为主线,融合了科技、人格、文艺、城市内涵等创新因子。
“以前,龙岗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相对其他区域较为落后,缺乏大型的文化休闲场所,周末想带孩子逛书城、看展览得跑很远,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市民林熙告诉记者,“距离近了,我们每周都可以来,而且三馆一城形成集群,内容也更全面,让我家的文化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将最好的地段拿出来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建设,体现的是龙岗对于着力打造“文化高地”的坚定决心;对“红立方”承载内容的精耕细作,则彰显着龙岗对提升文化内涵的深刻用心。“我们通过与本地产业特色、人群特征等紧密结合,打造这样集文化引领、文化融合、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场馆群,就是希望能为老百姓提供集前瞻性、亲民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场所,引导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龙岗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龙岗区高标准编制了文体设施规划布局及建设计划,加快“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小区)”四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新增公共文体设施面积4万多平方米,深圳东部大剧院、坂田国际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体惠民设施也正在规划建设当中。龙岗还着力推进宝龙、横岗、园山等街道级文体项目,以及坪地街道高桥社区文体广场、坂田天安云谷公共活动中心、龙城街道篮球场升级改造(四期)等工程。近四年来,龙岗新增群众身边便民小型文体设施650多处,增加文体设施面积20多万平方米,并做好管养维护;建成社区文体广场25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龙岗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2017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考评中,龙岗区得分全市居前。通过以需定供方式,推出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415场。“你点我送”文化惠民服务9800课时、惠及市民约100万人次,放映公益电影3840场、惠及市民约75万人次,公益艺术培训2500多课时、惠及市民12万人次,全民阅读推广活动105场,图书借阅54万册次,同比均有较大增长。
区文体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龙岗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管并重,优化、健全公共文体设施网络,稳步增加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数,为人民群众、重点园区与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高端且富于个性化的文体服务,为全面推进“十分钟文体服务圈”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撑。
提升文化“气质”:成全国举办高端赛事最多的城区之一
“NBA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梦想,但凡有一点机会,我都会全力以赴,为心中的梦想去努力。”今年10月8日,中国球星丁彦雨航在深圳龙岗实现了自己的NBA“首秀”。当晚,2018年NBA中国赛深圳站在大运中心打响。经过4节激战,达拉斯独行侠以以115比112的比分力克费城76人。赛场上球星云集,赛况高潮迭起,而场下的观众席中也是“星光熠熠”,余文乐、孙耀威、方力申等明星均慕名而来,在场边看比赛。此外,“亚洲飞人”苏炳添,宋晓波、郑海霞等前中国女篮代表性人物也到场观赛,成为场边的一道“风景线”。
龙岗大运中心上演国际球队的巅峰对决。
这已是NBA中国赛第三次落地深圳龙岗。NBA中国首席执行官舒德伟表示,在打造“文体高地”的背景下,ATP、WTA、ICC等国际高端赛事的举办已为龙岗承接大型赛事积累了诸多可贵经验,促成了双方第三次的合作。
事实上,不止是NBA中国赛青睐龙岗。近年来,龙岗区围绕打造“文化高地”的目标,多种国际性高端文体赛事及文化品牌项目随之落户,奏响了“文化东进”的最强音。今年8月,法国超级杯首次来深圳并落户龙岗,为球迷再一次奉献出一场国际足球赛事;2018“中传-横岗”WDC、WDC-AL摩登舞拉丁舞世界锦标赛在大运中心精彩上演,成为龙岗乃至深圳举办的最高级别体育舞蹈赛事。国庆假期前夕,2018ATP深圳网球公开赛在龙岗体育中心举行,让众多网球迷家门口一览国际级网球选手风采;而与之对应的WTA深圳公开赛也已成为网球迷每年的节日。不仅如此,国家女子冰球队、CBA深圳队等一批国字号、篮球俱乐部等也相继落户龙岗,再次擦亮龙岗“文体高地”的金字招牌。
目前,龙岗拥有3个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分别是国家奥林匹克田径短跑三级跳远、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足球田径混合训练基地,并正在与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洽谈,共建国家田径队南方训练基地。今年4月以来,国家田径队两次到大运中心集训,备战田径世锦赛和亚运会。苏炳添和王嘉男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分别夺得男子100米比赛金牌和男子跳远比赛金牌,并打破亚运会纪录,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专门向龙岗区政府发来感谢电。
“近年来,龙岗不断吸引大批高端国际赛事落户,全球目光的聚焦让城区品牌形象迅速提升,有力彰显出城区的气质,同时为国家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在ATP深圳公开赛举行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达了对龙岗文体事业快速发展的肯定。
龙岗全力打造深圳文化高地。
目前,龙岗已成为全国举办国际化、高端化赛事最多的城区之一,国际媒体、新媒体赛事报道最多的城区之一,赛事国际化、赛事高端化、演艺大型化、品牌系列化成为龙岗文化体育发展的鲜明品牌。
构建文化“地标”:深挖本土潜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所有的远方都是内心的渴望,你的眼睛告诉我那个美好的地方……”一曲混声合唱《很远的地方》拉开了组歌《我们就是河流》的序幕。11月14日晚,上千名观众在深圳大剧院欣赏了这部带有“龙岗印记”的大型交响组歌的首次演出。据了解,这部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音乐巨作,是由一个基层的区级文化馆具体策划并执行创作、演出的。“这绝对是龙岗文化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甚至在整个深圳文化史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龙岗的文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专家如是说。
《我们就是河流》是龙岗打造“文化高地”的生动案例。构筑“文化高地”,龙岗现在有底气、有自信、有条件,未来更有希望。
“我非常喜欢这片土地,也喜欢这里的人。”《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对龙岗发展的现状同样不吝赞美。11月中旬,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和龙岗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讴歌新时代诗书画龙岗”2018中国著名作家龙岗行活动拉开序幕。《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以及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受邀前来,到甘坑、大芬、南岭村等龙岗代表性的文化地标、自然景点参观,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
王山表示,《中国作家》杂志社与龙岗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并在龙岗设立了创作基地。此次邀请的著名作家在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常的成绩,其中不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等荣誉的作家。“文化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元素,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相信作家们能够给龙岗留下一些作品、也能留下一些墨宝。”
据了解,龙岗在创新发展、人文乐活、民生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许多靓丽的风景。以大芬油画村、甘坑客家小镇、鹤湖新居、中丝园为代表的文化地标在油画、传统文化与现代结合、客家建筑、丝绸文化中独树一帜,具有非常典型的人文特色;大运中心、“红立方”则是龙岗现代化进程中标志性的符号;南岭村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见证了深圳40年来的发展。这些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也成为众多人文墨客笔下的素材。
“作家们讲述‘龙岗故事’,见证龙岗精神,将为龙岗文学队伍注入一股庞大的推动力,并鼓励青年作家更加关注土地、关注身边的生活,辛勤耕耘、文学创作,对于助力龙岗乃至深圳的经济建设,推动龙岗文化繁荣发展,实现‘文化强区’目标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深圳市文联主要负责人表示,希望作家们能够在龙岗多走走、多看看,感受龙岗的人文风情、文化底蕴和城区特色,并涌现出一批表现龙岗新发展、新成就,龙岗人民新精神、新风貌、新形象的精品力作。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