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特展讲述金庸与台湾45年交往
​读特驻台记者 陈智军 文/图
2018-11-30 22:34

金庸逝世一个月之际,台湾的金庸迷有了一个缅怀金庸的去处, “书阁犹闻侠骨香:感谢金庸为我们留下一个江湖”特展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开幕。主办方远流出版社整理和金庸合作近40年的史料,展出金庸著作的各种版本、金庸和台湾各界的往来,以及金庸的手稿、手迹、金庸相关文创品等,吸引不少观众。

“书阁犹闻侠骨香”金庸特展在台北华山展出

金庸一生来台湾10次

金庸的足迹,多次踏上台湾这块土地。据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回忆,金庸一生来台湾10次,第一次是在1973年4月,以《明报》记者身分访台10天,并跟蒋经国、严家淦、古龙、高阳等见面。这次访台后,金庸写下《在台所见、所闻、所思》一书。

第二次是1979年应蒋经国邀请参加会议。此次访台,金庸正式授权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集》。第三次是1983年在“应昌期围棋基金会”邀请来台,跟沈君山、林海峰对弈。

随后7次的访台则都由远流出版社安排,拜访过台湾各界名流,并与读者座谈签书,留下许多笔墨手稿。此次特展将这10次的历史照片一一陈列,重现大师的“侠踪”。

2007年金庸在台的一次餐叙,新竹清华大学教授李家维带了他钟的10朵茶花给金庸,并一一解释花名,金庸特别封他为“台湾茶花大家”,还题赠了《天龙八部》里的一首诗 “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台前“行政院长”刘兆玄年轻时以“上官鼎”的笔名写了不少武侠小说,被金庸称赞在台湾“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家,第一是古龙,第二就是上官鼎”。媒体披露,刘兆玄几年前出版88万字武侠小说《王道剑》,曾想拿给金庸看,但听说身体不太好,已经不大看书,因此作罢。

金庸小说在台湾曾是禁书

金庸小说的创作发源地在香港,但在香港之外,最早风靡是在台湾。许多金庸粉丝如古龙,经常守在出版社门口,等待由飞机运来的单份报纸。蒋经国也是金庸作品的忠实读者,在1970年代一次岁末与记者联欢时,与记者说起《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如话家常。

观看特展的林先生是资深金迷,对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都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金庸最近的几次访台与读者座谈,他都参加了,还给记者看金庸给他的签名。

金庸小说在台湾也曾被列为禁书。有研究者指出,金庸在香港创立《明报》,经常写社论批评蒋介石,因此小说被国民党查禁,坊间流传的都是非授权版,并把小说改头换面,如把《鹿鼎记》改名为《小白龙》,韦小宝被改名成“任大同”,而《笑傲江湖》变成《独孤九剑》、《射雕英雄传》变成《萍踪侠影录》。特展展出的这些昔年“赝品”,如今也成了珍贵的绝版书。

从1977年开始,远景出版社不断向国民党要求“解禁”金庸作品。至1979年9月,远景得到一纸公文“金庸的小说尚未发现不妥之处”,才在台湾解禁。1980年,金庸小说正式在台湾出版。

1985年之后迄今,台湾的金庸小说则是由“远景”转到“远流”出版。王荣文回忆,1985年他在香港一酒店遇到金庸,两人聊了5分钟,金庸突然问他,“你有没有兴趣出版我的小说?”至此,远流和金庸开始了30多年的合作。

玻璃柜里展示金庸《神雕侠侣》修改手稿。远流金庸作品主编郑祥琳说,这是金庸在做第三次修订的时候,寄来台北的亲笔手稿。

金庸作品早年在《香港商报》连载,自《神雕侠侣》开始,在他创办的《明报》上连载。特展展出当年《倚天屠龙记》首刊于《明报》的复印件,可以看到当时的每日连载都有小标题,扼要说明内容,配上云君所绘插图,宛如一幕纸上电影。

金庸曾在台北华山“论剑”

特展还设计了精美的金庸金句印章,供观众盖章打卡留念。金庸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金句。如张无忌引自九阳真经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远流特别将这些金句做成印章或铅字,供金迷盖章留念。其中一枚印章,刻着江南七怪教郭靖的武功秘诀“打不过,逃”,旁边是Q版靖哥哥,令人会心一笑。


展方人员李佳玲表示:“《射雕英雄传》里有华山论剑,华山在金庸小说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刚好台北有华山文创园区,金庸2007年还曾到访过,并给华山题词。两相结合,决定把展览地点放在华山,有对金庸的特别缅怀之意。”

(作者:​读特驻台记者 陈智军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