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致敬改革开放,就是在致敬梦想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2018-11-29 08:24
摘要

吸收,影响,交融,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就是交流和对话。经过了这么多年,中国诗歌显然已经具备了交流和对话的实力和可能。诗歌交流和对话的时代已经来临。

作为《世界文学》主编,身兼翻译家和诗人双重身份的高兴,近期先后参加了《十月》和《钟山》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对本届“诗歌人间”的主题“致敬梦想”有深刻的解读。

“这两份兄弟杂志都创刊于1978年,《世界文学》也在同年复刊。它们都以文学的方式见证和呼应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换句话说,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产物和结晶。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郑重地称之为改革开放的时代。而改革开放时代恰恰又是充满梦想的时代,因此,致敬改革开放,也就是在致敬梦想。”

高兴回忆,自己有幸在人生关键时刻逢上了改革开放,命运也因此完全改变。“那是个疯狂吸收、拼命汲取的年代。我们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外国文学作品、包括外国诗歌。横向移植又一次喷发,直接影响了几代人的阅读和写作。若没有及时地读到卡夫卡、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等外国作家的作品,莫言、陈忠实、余华、宁肯等小说家的写作,肯定会是另一种样子。同样,若没有及时地读到布莱克、波德莱尔、里尔克、帕斯等外国诗人的诗歌,北岛、多多、欧阳江河、韩东、于坚、小海等等诗人也有可能会走上不同的诗歌之路。”

高兴认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乎将世界上所有优秀作家和作品全都译介过来的国家,绝对是外国文学译介方面的超级大国。而国外对中国文学的译介却依然十分有限——他将之称为“文学翻译上的严重逆差”。

“这40年中,在文学领域包括诗歌领域,横向移植影响极大,效果也极明显,我甚至觉得影响有点过大了,以至于不少诗人忽略了本土文化的滋润,因而也就出现了文学营养的失衡。现在恰恰到了这样的时刻,需要适当的清理、回归与反思:横向移植中哪些影响是真正有益的?哪些影响可能阻碍了我们自己的写作?是否存在着欧美中心主义倾向?是否忽略了一些不该忽略的所谓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是否存在着某种文学上的功利和短视?在横向移植的巨大气场中,我们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发出自己的声音?”

“吸收,影响,交融,发出自己的声音,然后就是交流和对话。经过了这么多年,中国诗歌显然已经具备了交流和对话的实力和可能。诗歌交流和对话的时代已经来临。”他说。

【嘉宾作品

镜子

◎ 高兴

这一刻

你在为想,而想

你在为梦,而梦

你在为等待,而等待

这一刻

所有的词语,都陷入夜色

想,梦,等待

它们在自动行走,自动发出声音

这一刻

天空的镜子,只照着一个身影

那身影,挣脱时间,又围困时间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