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大男婴患上中耳炎,差点被判“先天性耳聋”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林奕旋 文/图
2018-11-28 16:17


“什么?听力筛查没过?!我的宝宝不会这么不幸的……”晨晨出生的第五天,医生按惯例为他做新生儿听力测试,结果,不像别人家的孩子“走过场”般云淡风轻,晨晨的听力“出师未捷身先死”,摆在妈妈颜女士面前的,是“不过关”三个字,白纸黑字冷冰冰。

儿子人生当中的第一场考试就没通过,妈妈颜女士的心情是崩溃的,接下来妈妈带着他,至少做了四次听力测试,没有一次能通过:“平时我们叫他,他虽然有反应,但是有点慢,再加上这么多次听力测试都没过,我心里也是有障碍的。”

晨晨听力不好,看起来像是铁板钉钉,从此,颜女士带着他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路。从乡下到城市,从江西到湖南,走过很多大医院,挂过很多大专家号,不同的医院给出不同诊断,有的说怀疑中耳炎,有的说是先天性耳聋,也曾吃药、物理治疗,但是没效果。

如果是先天性耳聋,最坏的结果是做人工耳蜗,费用高达二三十万不说,还是开颅大手术,一想到才九个月大的宝宝就要在手术台上遭这么大罪,颜女士心痛不已。她不死心,继续带着晨晨一路向南,找到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

这么小的小孩,怎么测试他的听力呢?原来,医生会对晨晨进行听力刺激,一旦听到声音的话,晨晨的脑电波就会有反应,这叫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显示,晨晨听力明显异常,基本上要大于50分贝左右才能听到,是轻到中度耳聋。“我们正常人只要25分贝就能听到,50分贝什么概念呢?正常人说话声音大概就是50分贝左右。”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喉科医生表示。

但是这么小的宝宝听力出现问题,到底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因素导致的呢?接下来医生做的一系列检查,逐步揭开了晨晨“耳聋之谜”。检查显示,晨晨双耳中耳明显积液,医生表示,正常人的中耳也会有点积液,但是量很少,晨晨双耳中耳充满积液,骨膜变形,光锥消失,内陷明显,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

只是,这么小的宝宝怎么就中耳积液了呢?医生说,在我们的鼻子和耳朵之间有座桥梁——咽鼓管,小宝宝的这座桥梁发育不健全,再加上晨晨腺样体肥大,压迫了咽鼓管,平时鼻子呼吸进去的细菌、病毒、液体等就会通过这座桥梁进入中耳,而中耳自身产生的积液又排不出去,进的多出的少,所以“内涝”。确定病因,找到罪魁祸首之后,医生帮晨晨做手术,导出中耳里面的积液,并在骨膜表面植入一个小水管,以后时不时就可以把中耳里面的积液引流到外耳,中耳就不会再闹“水灾”啦。

颜女士说,从江西到深圳,虽然有800多公里,但是治好病,再远也值了:“现在我们叫他,他不会像以前那么迟疑,马上就能转身,明显觉得他的听力有改善。”

看起来好像不难诊断,为什么之前晨晨跑了那么多医院都没能解决问题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医生说,可能是医生被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影响了判断。

新生儿听力筛查不过关,有医生就会归结于先天性耳聋或者神经性耳聋,实际上,大多数新生儿耳聋也确实是先天性的,年龄大些的小朋友,如三四岁小朋友,一旦发生耳聋,医生才会怀疑后天因素。

但是,事实证明,新生儿耳聋不一定是先天性的,医生提醒:家长必须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一旦没通过,一定要重视,医生也要区分是先天性耳聋还是其他后天因素导致的耳聋,对症治疗。此外,家长还要重视跟踪治疗,并非手术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后续必须要视听力情况随诊。

链接:

这些影响宝宝听力的操作你有吗?

1、强行灌药

对于生病却不配合吃药的孩子,很多家长会习惯捏着孩子鼻子灌药,这样可能导致孩子鼻腔分泌物或药水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2、用力擤鼻涕

不少家长对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在意,比如让孩子两侧鼻孔一起用力,或者用两个手指捏住孩子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擤。然而,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擤出鼻涕,反而可能会使这些鼻涕从鼻后孔挤出,诱发中耳炎。

3、掏耳屎

一般而言,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会自动排出,给孩子掏耳朵,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

4、喂奶姿势不正确

比如说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容易引起呛咳,奶汁可能会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保护孩子听力注意这三点

1、避开噪音污染源

生活中,尽量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

2、注意及时治疗影响听力的疾病

例如反复发作的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等。

3、重视听力筛查

如有异常及时找儿童耳鼻咽喉科医生做进一步评估。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林奕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