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区长做客《民心桥》,你关心的教育医疗等问题都谈到啦!

读特记者 冯庆 实习生 姚家莹 通讯员 兰青
2018-11-28 10:14
摘要

3年693亿元找短板惠民生促“蝶变”。

11月27日上午,罗湖区区长罗育德做客深圳广电集团先锋898《民心桥》节目,通过热线与市民交流互动,畅谈罗湖在新时期迎来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局面。区教育局、卫计局、城管局、环水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也一同上“桥“,回答热心市民提问。

罗育德表示,进入新时期,罗湖老城区将在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教育综合改革、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多点发力,全力推动这片改革热土的再次“蝶变”。


谈罗湖印象:

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原点,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记忆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8周年、罗湖建区39周年。提到罗湖,罗育德表示,作为与罗湖共同成长的深圳人,对罗湖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记忆。

罗湖是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原点,在这个特区创业之初的主战场,曾经诞生了土地拍卖“第一锤”等多个“中国第一”,“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代名词”,留下了一代又一代特区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的回忆和汗水。还有东门老街、罗湖桥等,都给深圳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城市印记。

罗湖拥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环境优势,也有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区域优势,辖区第三产业发达,金融、商贸、商务服务和黄金珠宝产业优势明显,经济总量超过2100亿元,是广东省经济十强区,全国百强区排名第12位。

“当然,罗湖作为老城区也存在城区面貌、产业空间、产业形态、基础设施老旧的问题。”进入新时期,罗湖以“强区放权”为契机,在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公立医院改革、消费型经济改革等方面多点发力,老城区迎来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局面。罗育德表示,接下来,罗湖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对标国际一流城区,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深化改革增创新优势、以城市更新打开新空间、以创新驱动增强新动能、以共建共治共享创造新局面,全力推动“四老”变“四新”,为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城市范例建设贡献更多罗湖力量。

谈可持续发展:

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老城区当务之急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特别提到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罗育德表示,这对罗湖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罗湖城区面积狭小,经过近40年快速发展,目前可建设用地仅0.31平方公里。如何破解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罗湖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近期,罗湖主要聚焦“四个提速”来寻找工作突破点。

一是规划建设提速,进一步破解空间瓶颈问题。通过高效实施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和土地整备等释放空间,同时积极探索梧桐大望、银湖山、大小坑水库等片区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资源,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

二是转型升级提速,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三优、三特、三新”的现代产业体系。“优”方面,围绕产业链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战略,继续做强做大金融、商贸、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打造3.6公里长的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特”方面,加快集聚黄金珠宝、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素和品牌优势,围绕水贝—布心打造国际知名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新”方面,依托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26万平方米的红岗国际创新广场。

三是基层治理提速,进一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利用机构改革契机,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一核多元”横向到边,“区—街道—社区—小区”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同时把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常态化考评来不断提升城区品质和社会文明,积极回应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构建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四是污染防治提速,进一步优化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优势,以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为契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充电桩建设、“厕所革命”、集贸市场和城中村整治等年度工作任务,重点落实好黑臭水体整治、暗河复明工程和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打造“城畔山水、花漾罗湖”的美丽家园。

【读特新闻+】

在提问环节,就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问题,罗育德还与网友、听众进行了互动。

1、网友西蒙:如何振兴罗湖教育,您有什么想法?

罗育德:今年6月,罗湖区全面启动了包括教育质量在内的教育改革,共涉及25项项目,包括100个实施路径。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集团办学的模式,通过“名校长+”、“名校+”模式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2、主持人陈希:罗湖的医疗卫生改革在中国也是一面旗帜,这两年有没有新的动作?

罗育德:其实医疗的改革经过这几年得到了深圳市、广东省,包括国家的认可和推广。围绕“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改目标,这四个方面我们也有相关数据。

少生病方面,已组建31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63万居民提供慢病管理、医养融合等12项服务。有一个数据,辖区的呼吸道感染相关住院病例连续三年呈两位数的下降。学校方面的手足口发病率在全市没有下降的情况下,我们区下降了17.62%。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医疗集团派医生到学校教他们怎么洗手,怎么彻底地把病毒、细菌洗掉,这些看似很小的工作,但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少住院方面,以街道为单位建立一、二类社康中心,资源下沉、专家下沉,罗湖社康总诊疗量比医改前社康总诊疗量增加两倍。

少负担方面,建立医保费用的“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机制,住院次均费用低于全市医保结算标准,签约居民住院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同比下降。

看好病方面,通过改革大幅提升医技能力和服务水平,罗湖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莲塘区中医院即将正式开业,集团医院16个专科科技影响力跻身全市前十,签约居民在集团内就诊比例持续增长。让医改的成效更好的惠及辖区的居民群众,让大家的获得感更多、满意度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全面梳理了辖区教育、医疗等十大领域136个短板项目,计划分三年投资693亿元实施“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行动计划。

截至目前,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启动64个项目,2018年已投入60亿元,插花地第一中学、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77个试点台区老旧电气安全隐患整治、小区排水管网改造等27个项目已经完工。

3、听众汤小姐:我是梅园新村的居民,我想反映我们小区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很多都有破损,比较残旧,垃圾丢多了污水横流,味道很难闻,又容易滋生蚊虫,影响环境,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

罗育德:目前罗湖区环卫管理的确存在很多短板。我们不回避这些问题,内部也做了深刻的分析,制定了行动方案。从您反映的问题来看,我们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一块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改进。

加强管理,加大对清运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履约未到位的企业加强处罚。对于破损的垃圾桶,我们第一时间要求其进行更换。

加强执法,督促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对垃圾收集点加强巡查和保洁工作,确保垃圾得到及时的清运,垃圾回收点得到及时的管理、清洁,不会产生臭气等相关问题。

加强垃圾分类的管理。一个是减量,一个是分类,我们通过完善的分类投放设施,使得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要分开处理。也要通过定点的督导服务,引导居民正确的分类,正确的投放,减少垃圾引发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据悉,节目结束后,罗湖快速行动,当天下午已将节目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微信留言提出的60条问题立即分派有关部门处理,并进行督办,要求务必在3个工作日内高质量处理和反馈听众,把“民心桥”系列工作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一次考试”。

例如居民汤小姐反映的梅园新村小区卫生环境差,笋岗街道第一时间组织物业管理处、外包消杀、清运、保洁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整改行动,整改后的垃圾点变得整洁有序。

编辑 党毅浩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实习生 姚家莹 通讯员 兰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