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读书论坛开讲:中国小说缺少对自然的关注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18-11-24 21:34
摘要

阿来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2000年,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对人性和自然保持温暖的向往”。24日下午,知名作家阿来登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与读者们交流他的阅读、写作体验。

从《机村史诗》到《蘑菇圈》再到散文系列,阿来近年来始终在笔下关注自然、讲述自然。而他也发现,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小说,对人类所处的大自然着墨太少。

“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是诗歌、散文的传统,而叙述文学的传统是从唐传奇开始,到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当我们的小说传统与诗歌散文的传统相比较的时候,少了自然。”阿来在讲座中说,大部分中国小说当中只剩下人跟人的关系。“我自己年轻时代开始从事文学,我对这件事情非常警惕,为什么有的中国小说越读越沮丧,越读越失望。”

阿来说,社会层面之外,还有第二个层面长期被中国小说家所忽视,就是自然层面。“天空,大地,江河,日出日落,万物生长,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为人们奉献了生存的环境,没有国家,没有国王,没有警察,但是它们井然有序,人也是秩序当中,用达尔文的方法一天天进化出来,这个秩序是让我们世界变得美好。”正因此,阿来认为,自己读古典小说感觉美好的东西不多。但是读诗经,唐诗,宋词,即便说人的情感,也一定要先描绘一个地理环境或者自然之美。在其中,自然界的光辉是温暖的,人性散发出来的光辉是温暖的。

他还认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人类对大自然过度消耗。当今出现的雾霾等环保问题,就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如果在消费生活中,我们愿意以一种比较低碳的、对自然界比较友好的、较少消耗自然资源方式来生活,自然规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他表示,希望用文化或者文学的力量和声音,在社会中不断找到同类,唤起大家的共识,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有青山绿水,有干净的空气和水,有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

阿来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2000年,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凭《机村史诗》六部曲(原用书名《空山》)获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6年中篇小说《蘑菇圈》获“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见习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