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拴上“自律绳” 养犬公约能否解开小区“心头病”?
读特首席记者 解树森
2018-11-24 08:32

现实生活中,由于不文明养犬行为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多发生在居民小区,不文明养犬行为已经成为困扰小区管理的“心头病”。在深圳,发动社区居民自律、自治、文明养犬,已成为目前养犬管理的一块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小区加入了“养犬社区自治”的行列,纷纷推出本小区的文明养犬公约或是自治管理制度。记者走访发现,社区自治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发生,但是对于很多小区来说,想解决“狗患”问题却没有强制性的依据让物管很头疼。

不文明养犬导致纠纷不断

位于皇岗口岸边上的皇御苑小区,常年被“狗患”问题所困扰。小区有3750户,家庭饲养犬只400余只,占比并不高的饲养家庭,却带来诸多纠纷。今年以来,小区已经发生狗咬人事件10余宗。为什么狗咬人事件频发?小区居民宫阿姨告诉记者,小区遛狗不牵绳的不文明行为非常严重,很多主人认为自己的狗不会咬人不牵绳子。

记者从物业管理处了解到,宠物狗在小区内便溺而主人不清理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小区的居民休闲广场,记者看到四周的杆子、树干上挂有若干提示牌,写有“禁止宠物狗进入”。“这里主要是居民休闲、锻炼的地方,老人、小孩子特别多,因为空间比较大,有的狗主人明明看到提示牌但还是要把狗带到这里遛。”物业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小区还有一个儿童乐园,有一些滑梯之类的器材供小孩子玩耍,但是竟也有狗主人不自觉,带着狗去坐滑梯。”

记者在儿童乐园入口处还没有走进去,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狗尿味,在小区内走了不到200米的路程,有4处地点均有浓烈的狗尿味。“狗尿是酸性的,尿到公共设施最起码狗主人要用水冲一下,我们有很多路灯杆的底部都被狗尿腐蚀了,为了安全只能花十几万元换掉。”该负责人表示。

管理无据物管很头疼

记者在小区内看到,关于提醒居民文明养犬的宣传内容并不少,但是实际中能够自觉、自律的犬主人却较为少见。由于不文明养犬现象的频发,造成了皇御苑小区业主产生纠纷,本应是对不文明养犬的抵制,升级成了养犬的与不养犬的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即便是文明养犬的人,在不养犬的人眼里就先入为主的进行了负面评价,邻里关系因为狗而变得紧张。

“管狗”没依据,成为物管十分头疼的难题。记者采访中不少居民表示,应该把养犬管理从法律上纳入小区管理中,赋予管理处一定的处置权力,增强物业“管狗”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要强化物业管好狗的责任。记者了解到,管理处也曾考虑开辟专门的遛狗区域,但是遭到了非养犬业主的强烈反对;也曾想组织论坛引导养犬人和非养犬人通过理性对话解决“狗患”问题,但是鉴于矛盾过于尖锐,始终未能落实。

社区自治更需持续深入

记者了解到,我市已有上百个小区推出了文明养犬公约,通过公约或成立养犬自治委员会来推动居民“养犬自治”。如南山区鼎太风华公约规定,小区发现无绳遛狗现象,均视为流浪狗予以网捕,物业服务中心代为看管三日,无人认领的,交由街道执法部门处理。业主认领犬只,应提供犬只的犬证和疫苗注射证明,并且签订不再无绳遛犬承诺书;且所有网捕犬只均拍照留证,再次网捕的,直接送至街道执法部门处理。

记者走访发现,养犬社区自治、有文明养犬公约的小区,社区内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确相对较少,如淘金山小区、新围社区、红树湾小区等。可以看到,社区自治确实为养犬拴上了“自律绳”,但是“文明公约”是一种道德层面的约束,遵不遵守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律、自觉的主观意识,只有不断地宣传、引导、规范,完善软硬件设施,才能唤醒更多居民的文明养犬意识。同时,小区要为养犬人和非养犬人建立起良性沟通机制,双方只有在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共同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维护和谐家园,解开小区的“心头病”。

编辑 李璐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解树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