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读特记者从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主办,深圳市智能集装箱技术协会承办的智能集装箱标准宣贯培训会了解到,深圳正在大力推广智能集装箱标准,年内有3项联盟标准完成发布。
集装箱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载体,全球贸易超过80%总货值的货物使用集装箱运输,而全球有50%以上的集装箱由中集集团生产。如何加强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管理?制定标准是至关重要。其中,《集装箱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集装箱智能终端编码与标识规范》、《集装箱智能终端技术要求》三项联盟标准为全球智能集装箱产业联盟2017年12月发布的首批联盟标准。根据2018年新《标准化法》对团体标准的管理要求,该三项联盟标准转成了法定认可的“深圳市智能集装箱技术协会”团体标准,并在深圳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完成备案。
除此之外, 2018年5月,《集装箱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集装箱智能终端编码与标识规范》两项联盟标准正式立项为2018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这为联盟探索团体标准升级为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了联盟标准的影响力。
据了解,全球智能集装箱产业联盟2018年已启动《智能集装箱设备接入数据中间件通信协议》、《智能集装箱平台数据交互接口规范》、《集装箱智能终端通用测试规范》3项联盟标准制定,也将于近日召开标准评审会,预计年内完成发布。
据了解,来自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球智能集装箱产业联盟、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平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纽赛儿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睿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智能集装箱企事业单位的学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邓延洁副总工主持。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