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应邀出席华商书院2018年(第十二届)年度论坛。
11月18日,华商书院2018年(第十二届)年度论坛在武汉启幕。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政、商、学界精英汇聚一堂,共议全球经济格局,展望中国未来发展。中国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商业向善》的主题演讲。
丁当表示,千万计的公司是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础。他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充满信心,坚信中国企业将以富有韧性的姿态共克时艰。
丁当认为,作为公司的管理者,面对复杂的形势,应该有所坚守,有所谋划,厘清企业发展之道的“变”与“不变”。“变”指的是要顺应外部形势的变化,寻找新风口,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不变”的则是坚持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同时坚守优秀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公平、公正、进步。
丁当将企业分为坏公司、好公司与伟大公司,认为优秀的企业应追求“从大到好、从好再到伟大”,通过创造更广义的社会价值迈向伟大。
在演讲中,丁当首度对外详解平安人寿“慈善生态圈”商业模式,即从客户需求出发,营造善意场景,为海量用户提供多种生活服务,在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将原本割裂的慈善与商业有机融合。
丁当呼吁,企业应当从善意出发,涵养出超越利润之上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铸就新时代下的新商业文明,引领社会文明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进步、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
◆信心之源
当前及一段时期以来,宏观经济环境形势复杂,GDP增速出现小幅放缓。社会上,包括企业界一度甚至有了迷茫、消沉的情绪。不过,今天很高兴看到了这么多公司管理者汇聚在华商论坛上,以静笃的智慧、自胜的定力和前瞻的眼光,分析评判当前的环境,研讨制订应对的策略,思考和开拓未来的发展。信心如灯,信心比黄金重要,信心最宝贵!
我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充满信心,这源自我对“公司”这种组织的信念,源自我对中国企业以富有韧性的姿态共克时艰的信心。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或者创造是什么?有人说是《人权宣言》,有人说是“进化论”,有人说是“电”,有人说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人认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或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认为最伟大的发明是公司,尤其是对现代社会而言。公司这样一种组织形式诞生后,通过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模式,甚至人性的影响,给世界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大效益和进步。
公司发明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易只是小范围、低频次的产品交换,最多是简单的集资关系,能量很小。股份制公司的发明,让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它凝聚起个体的能力,将其变成强大的组织力量,使人们可以跨区、跨境、跨国筹集资金、整合资源。尤其知识和资本的联合,让新发明、新创造、新市场喷涌而出,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生活面貌。相关数据显示,近400年以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发明创造80%以上由公司完成。全世界70%的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开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美国政府2016财年研发预算为1460亿美元,企业的研发投入则在2000亿美元以上。
这样一个发明成果,在今天的中国拥有多少呢?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实体注册公司数量2907.23万家,注册资本总额274.31万亿元;每千人拥有公司数量21.03家,创出历史新高。这2900余万家公司中,私有民营公司数量是2607.29万家,注册资本为165.38万亿元,分别占我国注册公司总数量及总注册资本的89.7%和60.3%,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国有企业数量则为247.67万家;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数量52.27万家。
尤其私有民营公司,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它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当今时代,国家的发展仰赖公司的发展;国与国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公司的竞争。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要在本世纪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大批全球领先的公司作为经济持续景气的坚实基础和中坚力量。
公司是国之重器,大家手握“重器”,要有十足信心!作为公司管理者,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越是在经济遇冷的时候,越是要有所坚守,有所谋划,厘清企业发展之道的“变”与“不变”。
“变”指的就是要顺应外部形势的变化,转变思路和观念,寻找新的风口,探索新的模式。“不变”的则是坚持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坚守优秀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公平、公正、进步。
◆坏公司、好公司和伟大公司
和人一样,公司有诞生、成长、发展、消亡的过程,有自己的幼年、青年、成年、老年期。和人不同的是,公司的存续可以超越人的寿命,通过不断变革、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发展新的业务,公司可以实现基业的长青。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公司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存活下去已是不易,要想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公司的基业长青,更是难上加难。世界上30年以上的公司的生存率仅为万分之二点五。统计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大约是3.7年,也有统计显示只有2.9年。中小型公司的平均寿命更为短暂,只有2.5年;而在日本,中小型公司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10年,达到12.5年,正向20年迈进。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9年,欧美国家的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的大企业寿命是58年。综合来看,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普遍不长。
中国企业受西方传统的公司理论影响过深,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赚钱越多,这个公司就越成功,就是一个好公司。抱有这种观点的公司,极少数经过有效经营管理,确实做到了商业上非常成功,但更多的企业则沿着这条歧途沦为了“坏公司”!
“坏公司”的特点是盲目追求利润,以利润为唯一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罔顾法律、道德、社会公序良俗的约束,不惜以“作恶”来换取利润,不仅没有为公众、为社会创造正向价值,反而创造了“负价值”。
“坏公司”损害客户、公众、社会利益,走所谓的“捷径”、赚“快钱”的道路,慢慢丧失掉公司的发展内驱力和品牌口碑。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国内如三鹿、长生生物等等。西方也有大量企业败局的案例。不会赚钱的公司肯定是坏公司,只会赚钱的公司也未必是好公司。
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好公司创造“薄价值”。“薄价值”就是指公司驱动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实现企业的运转,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目标客户的基本需求。例如,餐厅为顾客提供美食,手机厂商为消费者制造智能手机,宾馆满足住客住宿需求,疫苗企业提供安全疫苗。这是一家企业存在的基础功能和基本价值。好公司一般而言还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实现了公司的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家或者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企业的生产效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从而赚取超额利润,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有稳定的现金流、良好的投资回报率等。比如在深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很多都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第二,永不作恶。这条标准为企业的竞争行为捆绑上了最基本的“道德律”的绳索,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符合法律法规外,还要不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不破坏市场的公平自由。比如不搞价格垄断、不捆绑销售、不强制消费、不误导消费等。
很多人觉得“永不作恶”是一项很简单的要求。其实不然,“不作恶”是区分好公司与坏公司的最基本的标准,是一家公司的底线。
极少数“好公司”意识到了“厚价值”的存在。“厚价值”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有意义的、可增长的价值,它为公众和社会创造最为重要的福利,比如身体健康、社交丰富、经济富足、精神愉悦等。由创造“薄价值”转向关注“厚价值”的过程,就是企业“从大到好,从好再到伟大”的过程。
这种价值有三个特点:
第一,“厚价值”要求从单向的线性创造方式进入可循环方式,价值在生产和消费后仍然存在。第二,“厚价值”被赋予意义,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更好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第三,“厚价值”是可增长的,在让股东赚到利润的同时,公众、社会、环境都可以从中获益,而不是零和游戏。
创建“厚价值”的商业模式下,公司的竞争不再是为了构筑壁垒和准入规则,而是承担着伟大使命——为了创建更美好的社会。这种具备“伟大”特质的公司,其商业模式在文化理念、生产方式、市场定位、竞争方式及产品供给方面都与以往完全不同。
海底捞——大家都知道,它在商业上非常成功。《2018中国火锅品类专题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火锅店数量达到40万家,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为什么海底捞能够脱颖而出?
海底捞是中国火锅品牌,在中国前十大餐饮企业中排名第六,也是前六大餐饮品牌中唯一一家中国品牌。根据其最新披露信息,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73.42亿元,同比增长54.4%;实现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17%。9月26日,海底捞在香港完成上市。作为港股史上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海底捞市值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市值已突破1000亿港元。海底捞还计划拿出集资金额的60%开设约390家新餐厅,加上目前的363家店,5年后,海底捞旗下将有超过750家门店。按照它的单店收入,如果海底捞开店超过1000家,收入规模将超过肯德基,成为中国餐饮品牌。从利润、市值、营收规模、开店数量、未来发展规划及目前的口碑上看,海底捞都是传统意义上当之无愧的好公司。
海底捞没有止步于“好公司”的定位,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下的“好公司”的定义,向前多走了一步,开始了创造“厚价值”的旅程——
海底捞构建了一种营造善意的场景,并且这种场景为它切实带来了可衡量的利润,因而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并且这种商业模式与良好的公司文化互相成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正能量的价值观输出,为社会贡献了更广义的社会价值。
◆平安人寿“慈善生态圈”模式的探索
中国经济走到今时今日,迈入了“新时代”,过去以损耗资源、破坏环境包括破坏社会价值观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不具备可持续性。要实现公司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必须主动去创造一种对客户、社区、社会、环境乃至后代都是友好的商业模式。
必须承认,追求利润是公司生存的基础。但同时,我们应该认同,利润不应是唯一的目的。利润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中间过程,是手段而非结果。
作为金融保险业的一员,平安人寿经过二十四年的发展,到今天为止,拥有超过2.25万亿资产、9000万个人客户、5万名员工和140万代理人队伍,2017年实现净利润347.32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51.69亿元。这样一艘大船,在驶向更广阔未来的道路上,如何才能经受住市场风浪的考验?这一直是平安人寿管理层思考的问题。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公司的厚价值是什么?如何设计出最好的、带给人幸福的产品?如何改进流程把服务体验做到极致?如何教育140余万代理人,让他们与人为善,为行业、为社会贡献更多社会价值?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走得更稳、更远?
通过思考与实践,我们近五、六年陆续做了一些创新、立新的工作。我们把这种还在探索的“生态+金融”商业模式称作“慈善生态圈”模式。平安的缔造者马明哲先生曾讲,“小胜靠机遇,中胜靠人才,大胜靠平台,常胜靠生态。”未来30年,平安人寿将持续践行“常胜靠生态”创新发展理念!
“慈善生态圈”模式的核心,简而言之,就是从营造善意场景出发,从客户需求出发,为海量用户提供多种生活服务,在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最大化满足客户全金融需求。“慈善生态圈”模式将原本割裂对立的慈善和商业有机融为一体。
平安人寿从医、食、住、行、玩这些日常的用户需求切入,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桥梁,赢得用户的信任,逐步实现普通用户向金融客户的转化,最终实现从获客到提升体验再到价值转换与兑现的目的。
我从以下层面来讲述。
传统的保险商业模式,是利用大数法则,通过三差,即“死差、费差、利差”来实现公司的利润。这种模式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代理人能否售出保单。过去,这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代理人是否有足够的技巧销售出保单;二是代理人是否有足够的客户购买保单。这种情况导致了代理人注重围绕保单经营自己的事业,缺乏对客户的善意关照,忽略了客户感受,经常出现客户不满服务而不愿意加保或转介绍。
“慈善生态圈”模式跳出了这个窠臼,建立起一种与客户更善意、更密切、更高效、更具价值的联系。我们利用“科技+”,搭建了线上平台——平安人寿金管家APP,在这个平台上,提供着诸如医疗、食品、出行、教育、法律等生活类产品和服务。用户可以经由代理人的推荐来这个平台购买,这样客户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代理人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为未来持续服务客户做好准备。
“慈善生态圈”模式一改过去“从保单出发,自保单结束”的物化经营思路,遵从一种“从客户出发,循环经营”的可持续、人本经营模式。
“慈善生态圈”思路的核心,就是把用户请到线上,通过提供免费服务和优质产品,更好回馈客户。以这种逻辑,平安人寿构建了两个王牌慈善场景。
第一个是“健步行”活动。平安人寿本着营造善意场景的创新思路,全国范围内推广“健步行”活动。在流程设计上,我们利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教授的“助推理论”,将运动与“反枯燥”、“游戏化”结合,延展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如线上跑、“平安大满贯”马拉松赛事、“荧光跑”、“光猪跑”等,以丰富趣味的形式满足人的“爱玩”本性,将枯燥无味的走路变得生动有趣。
更进一步,我们将这一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之中,进行“产品+健康”的创新实践。2016年,平安人寿联合平安健康险,在业内首推“平安RUN”计划:客户只要购买了指定保险产品就可以参与平安RUN计划。平安RUN设置周月年三重运动目标,长短结合、由易到难,达成相应运动步数即可获得相应奖励。周奖励、月奖励容易达成、获得频率高;年奖励跟责任结合,达成提升保险的保障额度。通过这一设置将运动的成果与客户购买的保险相关联,最终实现在保障端。平安RUN将长期运动的大目标进行拆解,改变客户缺乏运动的坏习惯。
第二个是“幕天捐书”。该项目以书籍流转为核心内容,在平安金管家APP开设“幕天捐书”模块,客户可到我们的客服门店捐书,或线上预约代理人上门收书,实现好书向乡村学校流转。2018年,“幕天捐书”启动“千城万区”公益行动,以城乡社区为主要阵地,百万代理人走进社区摆摊设点,广泛筹集书籍,建设乡村学校图书角。截至2018年9月底,我们全国45家分支机构共举办5.4万余场社区捐书活动,获客人数285.5万人,转化率按中观50%估算,实现潜在保费效益240亿元。
寿险行业拥有800多万代理人,其中在平安人寿工作的有140万之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生态圈”这种商业模式,教育、经营好这些代理人,让他们像海底捞员工一样,热爱工作,和睦待人,并通过他们把这种善意传递给千千万万客户,再通过客户影响到他们的家人、同事、朋友,那就是对社会很大的贡献。
在助力“健康中国”方面,“健步行”活动通过代理人邀请客户参与的方式,从2014年至今累计吸引近3亿人次参与健走健跑。平安RUN截至目前已有将近500万客户参与。与未参与的客户相比,参与平安Run的客户加保率提升41%,退保率降低约20%,死亡率降低约14%,重疾发生率降低约2%。这意味着客户在收获更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公司的赔付运营成本也大幅下降。随着客户运动量的增加,公司退保及理赔数据的改善也更加明显。
“慈善生态圈”模式同样对“书香中国”做出贡献。据《城乡少年阅读现状白皮书》显示,乡村阅读面临缺书、缺机会、缺数据阅读、缺渠道等严峻现实,乡村少年缺少父母伴读和指导,课外阅读严重不足。“慈善生态圈”则渗透进教育和阅读等诸多领域,帮助乡村少年等群体摆脱困厄,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起更广义上的社会责任。截至2018年10月底,“幕天捐书”项目已累计筹集近450万册图书,建立逾1万个图书角,覆盖133个贫困县、1178所乡村学校,帮扶超42万名乡村少年。
和海底捞商业模式一样,平安的“慈善生态圈”模式要想彻底成功,一定是基于一种善意的公司文化。我们内部称之为“慈善文化”。
无论是海底捞,还是日航、绿城,都是通过塑造并锤炼“善意”的企业文化入手,从代表公司最大价值的员工接受、认可这种文化入手,继而提升企业的管理经营、客户服务水平,持续地为客户、社区、社会创造“厚价值”。
2012年起,平安人寿开始再塑企业文化,推行“爱与责任”为基础的“慈善文化”。我们从《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学习着手,提倡队伍“执善心、筑大业”,培养员工的善心善意,以善念善行开展业务与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从而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厚价值”。
《弟子规》基于最朴实的“孝道”,从“孝”出发,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倡导“泛爱众”精神,这与保险“商业慈善”精神相通,也易为每个人接受并遵照执行。通过《弟子规》的学用,促进代理人常怀使命感,多反思自身不足,积极提升职业素养,养成与人相处的良好习惯,成为具备“爱与责任”、用善意与他人谦和相处的人,继而使团队氛围更加友善、敦睦,最终通过“慈善生态圈”把这种“友善”和良好体验传递到客户身上。
◆ 成为伟大公司,为人类文明做出新贡献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伟大的公司多起于小企业,起于绝境。任正非初创华为的窘境,马化腾早期创建腾讯的坎坷,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乔布斯制造苹果手机的传奇都是例证。越是企业起步期,越是经济不景气或者企业发展困顿阶段,越是应该深入思考,如何突破过往陈旧的创造利润的方法,取而代之一种关照公众、社会、环境乃至后代的商业模式,在为社会提供实用性的社会价值同时,推陈出新,一举创新突破,开辟出崭新的商业面貌。
以营造善意场景为特点的商业模式,放弃单纯产品营销的思路,转换为对幸福生活的销售,实现客户生活品质的改善、社会公序良俗的重建——当公司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统一于此,这家公司就有极大可能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应看到,没有一种竞争力可以一劳永逸,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天下无敌,没有一种资产能够永葆万年。在这个时代,凡怀有成为伟大公司梦想的企业,都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必须时刻如履薄冰,全力以赴投入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低处,固然容易被湮没;高处,同样也是悬崖,有急速跌坠的风险。
新时代的公司不仅要通过科技、管理、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改变人类社会的“物理属性”——攻克绝症、杜绝污染、消灭贫穷、开发太空等来彰显“公司”这一人类伟大创造的超凡价值,更应通过铸就新商业文明改变人类社会的“精神品格”——让每个人乐于拥抱真理、传扬美德、践行善行来宣示公司所蕴含的撼动人心的磅礴伟力:由公司创建的新商业文明将引领社会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迈向大同世界的繁荣引擎!
商者无疆,未来总在想象之外。衷心期望中国最优秀、最有潜力的公司,一方面,修炼 “硬功夫”:扎好马步,做好企业的管理经营;另一方面,淬炼“软实力”,修炼好心法,从善意出发,提升企业的善意指数,涵养出超越“利润”之上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铸就新时代下的新商业文明,为社会繁荣、国家进步、民族复兴、世界大同贡献一份力量!
关注深圳特区报11月20日A9版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