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国际象棋推广 他们做了这些事
读特记者 徐松
2018-11-15 15:06

经过10个比赛日的激战,2018年“读特杯”深圳龙岗国际象棋大师赛终于落下帷幕,作为赛事的最后一项活动,15日,参赛的6位特级大师与深圳200位棋童展开车轮大战。

与顶尖高手过招,这样的机会不多,孩子们自然热情高涨。10岁的杨汨帅,与丁立人“单挑”一直斗到了残局,“他有几步棋非常有想法。”丁立人在艰难拿下胜利后,留给了这个5年级的深圳孩子非常高的评价,后来丁立人才知道,小小的杨汨帅竟然已经是候补棋协大师。

“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读特杯”承办方深圳鹏城国际象棋俱乐部的董事长曹阳认为,举办高端赛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项目推广,“我们希望能做好国际象棋的推广者,通过举办高水平赛事,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认识国际象棋,参与进来并从中受益。”

下一步继续升级

“由于第一届‘读特杯’创下了很好的口碑,今年的赛事,无论棋手还是赞助商,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曹阳介绍,相比2017年的首届比赛,“读特杯”的赛事级别有了提高,“去年参赛棋手的平均等级分为2754分,今年提升到2768分,已经接近22级赛事的水准,而国际象棋历史上出现过的最高级别赛事,是23级。”

连续两届成功的举办,使主办和承办各方都希望将“读特杯”继续升级。“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中心,希望‘读特杯’能一直保持高水准,办成知名的超级赛事。我们当然也希望把‘读特杯’办成传统赛事,如果时机成熟,我们还希望能把‘读特杯’升级为‘国际象棋节’,除了比赛,再加入多种多样的推广活动,把赛事打造成一块有全球影响力的深圳文体品牌。”

曹阳的俱乐部,曾承办过中国国象名人赛、快棋和超快棋全国锦标赛、全国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等众多高水平品牌赛事,鹏城俱乐部也代表深圳出征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他认为,“赛事是上层建筑,推广和普及是基础,上层建筑与基础相辅相成,相互推动,‘读特杯’不仅是一项高端赛事,更是一个普及和推广的绝佳平台。”

深圳是国象热土

当过专业棋手,差点在老家的县文体局当过公务员,也做过学校教师的曹阳,在2002年只身来到深圳,“当时是在宝安区一个学校当国际象棋老师,后来又去了一个私立学校,但我很快决定出来成立俱乐部,因为学校里选材的局限性太大,只有面向社会,才可能真正把项目推广出去。”

曹阳表示,他在深圳的经历,浓缩了国际象棋在深圳迅速发展的历程,他也亲身见证了深圳这座开放的城市对国际象棋巨大热情。“2005年刚开始创办俱乐部时,只有7个孩子跟我学棋,但只经过了一两年,学生人数就变成50人,到现在,俱乐部已经与超过200所学校展开培训合作,培训的学生近10万人。”曹阳介绍,据深圳棋院统计,有超过30万学生在常年学习国际象棋,全市有近500所学校在开展国际象棋的培训和教学。

国际象棋之所以在深圳得到迅速发展,曹阳认为首先跟深圳的国际化氛围分不开,“深圳是一个国际化的开放的城市,市民对国际流行的项目很认同,深圳的学校和家长也认识到,国际象棋除了是一个体育竞技项目,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逻辑思维,因此广受青睐。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推广国际象棋非常重视,深圳还有一群热心普及和推广国际象棋的人,特别是刘适兰大师,为国际象棋做了很多的具体工作,也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搭建完整成长链

国际象棋在深圳得到蓬勃发展,也涌现出了一大群优秀的好苗子,但同时也是深圳国际象棋的提高遇到又一个瓶颈。

在征战全国甲级联赛的深圳鹏城俱乐部中,14岁的左一凡在这个赛季已经出征了4台,但比左一凡年纪更大、棋力更强一些的赵晨曦、林艺和邹晨3名深圳少年,则分别代表广东队和杭州队参赛。“深圳只有一支职业队,给不了这些孩子锻炼和参赛的机会,而且由于是纯社会化运作,孩子也没有编制等待遇,为了孩子的未来,只能忍痛割爱。”曹阳对于人才的外流感到有些可惜,但他表示,这样的现状不会维持太久。

“国际象棋在深圳的氛围越来越好,整个项目在深圳得到的支持和帮助也越来越多,我认为我们已经开始有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填补这个软肋,未来不仅要把优秀的苗子留下来,还要把深圳以外优秀的选手引进来。”曹阳表示,深圳的国象人,有信心让国际象棋在深圳再上一个新台阶。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徐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