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我们是认真的!”深圳这群中学生的科研技能让人惊呆了!

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刘超 文/图
2018-10-29 22:07
摘要

10月28日晚,首届“笃行杯”科研技能大赛在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举行

“你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评委问道。

“我们想研究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人才公园的绿化面积很大,离自然海域的距离也很近,所以这里的水体水质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而且水体水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市民的观感,也会突显出深圳在建设公共设施的同时是否对生态环境保护有足够的关注。”面对评委的发问,有备而来的中学生镇定自若,思路清晰。

评委嘉宾为首届“笃行杯”中学生科研技能大赛揭幕。

10月28日晚,首届“笃行杯”科研技能大赛在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举行。大赛要求学生们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一个新的课题方案设计,并进行答辩,这显然颇具挑战。然而,同学们突破常规的“脑洞”,富有逻辑的思辩力,以及所展现出来的科研潜能,乃至课题中所显露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让现场评委齐呼意外。

参赛选手向观众阐述小组课题。

据悉,在首届“笃行杯”中学生科研技能比赛落下帷幕后,学生们的科研之旅又踏上新征程,参赛者将带着他们的课题开始着手正式的科研研究。

小课题研究:老师“搭台”让学生自己发光

“大家可能会奇怪,一个课题难道不是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搜集资料,再讨论确定吗? 为什么要放在有限的时间里来比赛呢?”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南外高中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已有5年历史。从2014年至今,该校有26项学生课题获得立项,其中15项获得“深圳市中小学探究性课题”立项,研究论文在市、区两级都有斩获。此外,该校的STEM社团、植物与环境研究社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优秀科技社团”。五年时间里,该校完成了从“课题”到“课程”的构建,形成了深圳市好课程《中学生做科研》,提供了适用于中学生的完善的科研课程体系。期间,该校还推出了科研杂志《小贝格尔号》刊发学生论文。五年时间,该校的小课题研究实现了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的转变。对科研方向的敏感度与创新力成为课题触发点,而这也是此次科研技能大赛诞生的深刻背景。

南外高中生物老师刘倩表示,在有限的时间、限定的材料,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现场查阅资料、讨论,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方案,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大脑深处对科研的敏锐度,也希望通过这个比赛让学生深度挖掘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潜能。

南外高中刘超老师指导学生野外调查。

南外高中学生在研究自动灌溉系统。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中学的土壤里萌发对科研的兴趣,自由地生长?从理论研究到田野调查,从课题立项到实地探索,历时5年的STEM教学摸索,南外高中的刘倩、刘超、张国明等几位老师在如何实现更深层次的教学效果上形成了共同的理解: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建构,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给学生。老师要做的是给学生创造平台,让学生打破单一学科的束缚,把学到的科学、数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

基于此,南外高中与一众科研机构开始打破“围墙”,联合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选拔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这也是“笃行杯”中学生科研技能大赛的发端。

中学生科研:用善问去点燃发问,用思考去换取思考

“你们所说的衡量农药化肥污染指数的指标是什么?”

“关于雨水花园净化的有效性,刚刚提到了一个模型,你们所说的模型指的是理论层面上的理论模型还是已经做过一些数据测试的DEMO模型?”答辩环节,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后研究员肖俊老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12支决赛队伍在问题反推中对于未来科研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评委给获奖学生颁奖。

学生自主地“学”背后是老师有设计地“教”。在“笃行杯”科研技能大赛的顶层设计上,导师们不仅考虑到课题的本土化设计,他们更看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科学人文素养和造福人类的社会价值观的养成。

“重要的不是获奖或答辩成功,而是让学生在赛事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去发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相对于学生的作品是否成功,学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思考,科学素养有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应该受到关注。哪怕学生在实践中失败了,但只要他对问题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也算是成功。” 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齿轮梨STEM教育创始人杨雨其说道。

“如果学生研究的都是华而不实的假问题,收集的都是道听途说的假材料,那么研究将毫无意义。我们重视学生研究问题的确立,从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四个维度进行判断,希望帮助学生真正把问题变成高质量探究的启动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走入现实世界,动手实践,调研考察,和身边的小伙伴碰撞思维、假设验证、磋商沟通,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世界、为周围人更幸福的生活付出的智慧、汗水和改变,这也是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从初赛到决赛,见证参赛者从45支队伍中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来自南外高级中学的刘超老师鼓励学生要怀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初心去做科学探究。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刘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