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深圳市委宣传部、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与南山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承办的“2018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研究联盟”在现场正式揭牌。
探讨文化科技创新与区域协同发展
本届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创新与区域协同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主旨论坛、学术论坛和企业家论坛三大板块,其中首次引入了企业家论坛,安排政府文化官员、专家学者和知名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展开对话,旨在促进政产学研各方互动交流,搭建资源对接和合作共赢平台。
论坛同时举行了《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研究报告(2018)》的发布仪式。该报告作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学术品牌之一,出版六年来,已成为全面反映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最新进展的权威性、原创性和前沿性的年度综合分析报告,连续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
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内地及港澳的知名文化产业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和文化官员百余人齐聚本届论坛,共同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对话。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文化发展的引擎,将以新型文化业态发达区、文化金融融合先导区、对外文化贸易先行区、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大湾区在文化发展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出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时构建协同机制,推动大湾区文化创新主体多元协作;打破区域壁垒,推动文化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瞄准创新方向,致力于发展创新经济新热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花建指出,当前,全球化正在经历从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到创新全球化的过程。数字型、智慧型、协同型、创新型的全球化,使得全球化出现了一种新的面貌。在创新指数上,粤港澳大湾区的表现领跑全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动能和潜力。
18家机构结盟推动大湾区文化创新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研究联盟”是由深圳大学发起并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外相关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湾区研究等领域的18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合作组织。联盟响应国家有关湾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学术影响与社会效益并重,努力创建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文化创新领域的积极互动与协同创新。联盟单位将共担使命,共谋智慧,共享价值,共创伟业,为实现湾区的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由区域经济合作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湾区时代为粤港澳城市群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研究新的历史使命。李凤亮教授在揭牌仪式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湾区,也是一个文化的湾区,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和高地。文化创新发展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在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和文化特色上不尽相同,要实现对话和合作,进而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共用、协同的文化创新发展环境,则需要平台、桥梁与渠道。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研究联盟的发起单位共有18家,范围涵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高校、科研机构、智库组织。作为发起单位的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是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的新锐力量,先后获批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重点智库、广东省文化产业与新媒体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和深圳市文化产业教学培训和科研基地。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根据国家文化战略发展需要,立足改革开放前沿,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深化文化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构建学术平台”的宗旨,在文化科技融合与新兴文化业态、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去年9月,深圳大学出台了《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目的在于把深圳大学建成文化自信的排头兵、文化立校的典范、城市文化的风标和先进文化的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研究联盟的成立,既是响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积极推动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倡议,同时也是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落实《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主要精神所开展的重要工作。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