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最近审议通过,将高中历史课纲区分成台湾、东亚以及世界三个部分,并将中国分域放在东亚架构下呈现,意味中国史不再单独存在。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联合潘朝阳、苏子敬、郑旗生、苏信宇等学者教授和有识之士,基于历史、文化与国族的认同,25日发起“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把当局不让教的中国历史,“自己救、自己写、自己教”。
吴昆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台独意识的作祟,从李登辉以降的绿营执政者,无时无刻不在巧立名目,试图从各级历史教育上,遂行去中国化伎俩。对于不顾客观史实,强行割裂台湾人民赖以生存的丰富而伟大的历史渊源与传承,我们认为万万不可。作为一位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波去中国化,岂能袖手旁观。
吴昆财说,执政当局对于中国史教育步步进逼与摧残,我们实在已是忍无可忍,退无可退,才毅然决定挺身而出,捍卫一部温柔敦厚的中国史,守护一部可长可久的中国史册给台湾学子们。这是读书人最庄严的使命感,责无旁贷。
吴昆财分析,台湾几届绿营执政者处心积虑去中国化,在历史课纲上动手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量变:从李登辉时期,突然把“认识台湾”,从原属中国史范畴割出来,单独成册。不但如此,从小学的认识家乡、小区,到了高中时期的台湾史,几乎是“地毯式”把台湾史不断重复地灌输到学生们的脑海里。最后就将部分无足轻重的内容,也勉强纳入各级学校的历史教育里,导致目前台湾史教学陷入滥竽充数的窘境。但此时,五千年中国史的历史教育,却孤单地躺在角落里。
二、质变:当台湾史凌驾于中国史之上,台独史观的执政者尚感芒刺在背,欲去之而后快。2018年的历史新课纲,竟然不顾学界与社会大众的极力反对,彻底毁弃马英九时期的”微调课纲”,径自粗暴地把中国史改为东亚史,以图彻底消灭中国史。当局这种欲盖弥彰式的作为,其实是不堪一击的遁词,只是为彻底剪除中国史在学子们的记忆罢了。试想,东亚史乃是一门极为专业的学科,现在的中学生,加上台湾的师资,焉有能力学习与传授东亚史。又试问,既然执政者把中国列入东亚史,则同样身处东亚的台湾,又何不干脆也纳为东亚史,舍弃台湾史?
三,假学术与多元文化之名:这次历史课纲另一大变革,即是删除过去数百年以来中外历史教育的时序方式,直接改为主题式教学。这一剧变虽美其名是新式教学,但骨子里仍然脱离不了去中国化的本质。
对于执政当局去中国化的历史教育,吴昆财和一批有识之士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在8月下旬,推出反对去中国化历史课纲的联署活动。迄今仅仅两个月,联署人数已超过万名以上,联署人包括“中研院”院士,知名的台湾各领域专家与学者。他们还决定采取正面论述一部可以疏通致远的中国史,以图把正确的两岸相互依存的历史,呈现给当代台湾人民。
吴昆财深信,只要目标正确,人心必然觉醒,真理必能唤回,青史必然常存。“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唤醒台湾人民,能够再度亲近一部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奋斗史。”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