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青少年量子科技科创社团亮相!罗湖区举办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院士科普大讲堂”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通讯员 赵兴 王思聪 陈思竹
2021-05-08 12:00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全国科技活动周来临之际,5月7日下午,罗湖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创新园举办“科创湾区•万象罗湖”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院士科普大讲堂暨深港澳青年科技交流讲坛”,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俞大鹏教授作《历史大变局下的科技创新之路——量子行动在深圳》专题报告。

报告会堂座无虚席,罗湖菁英人才、港澳青年、科技企业代表、街道科协委员、机关干部、中小学科技社团、社区居民、科普志愿者约330人一起共赴这场科普盛宴。市科协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张治平,罗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龙兴,罗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卢少锋,罗湖团区委书记姚波,罗湖区科创局副局长戴泽桦等参加本次活动。

在精彩的报告中,俞院士从四个部分讲述量子科学领域的前沿和进展:量子技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量子技术发展的内忧外患、量子行动在深圳、科技自主之路的思考与建议。他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精辟的独到见解,将高深的量子科技变成通俗易懂的生动案例,言谈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焕发着博学的魅力,让大家深受启发,会场上不时响起掌声。

在交流互动环节,罗湖区菁英人才、港澳青年及学生代表向俞院士提出了量子科技如何改变未来生活、如何解决“卡脖子”技术、如何培养科创能力等问题,俞院士耐心地辨疑解惑。特别是科技社团学生提出的人穿越时空、量子叠加超光速等新奇问题,他都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科学讲解,给出更具启发性的答案。他勉励大家要勇于创新、释放潜能、追求极致、把事情做“专”,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攻克“卡脖子”技术。

随后,俞大鹏和主承办单位领导一起为罗湖区首批孵化的青少年量子科技科创社团授旗。罗湖区翠园东晓中学、笋岗中学、淘金山小学、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港人子弟学校、诺思外国语实验学校这6所学校的量子科技科创社团将为罗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此举也是全市首创。

活动最后,姚波、戴泽桦代表活动主办单位向俞大鹏院士赠送了“科创湾区•万象罗湖|院士大讲堂暨深港澳青年科技交流讲坛”纪念牌,衷心感谢俞院士在百忙中到罗湖传授宝贵知识和对罗湖区科普工作大力支持。

会后,中小学生纷纷请院士签名留念,这次讲座收获的宝贵知识将转化成不懈追求知识、勇于开拓探索的精神动力。淘金山小学五(4)班陈可为同学兴高采烈地说:“认真听完俞院士在台上的精彩演讲,我内心深深触动,科技创新、科技强国,作为少年的我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未来对科技有更多探索和认知。当我从俞院士手里接过青少年量子科技科创社团旗时,院长握着我的手,我感受到对我们少年的信任和期望。”

教科院七(5)班黄沐辉同学也表示收获满满:“听完俞院士的讲座后,我了解了历史大变局下的科技创新之路、量子科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这让我认识到,科学上有更高的山峰等待我们去攀登,在未来有更强的信心去探索这些未知领域。”

罗湖区菁英人才黄宗堂在报告结束后表示:“俞大鹏院士的精彩讲座让我们认识到,量子计算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注定将成为未来产业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这对我们企业创新发展、前瞻性布局有很大启发。”他说,罗湖区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发展的扶持,这样的前沿讲座开拓视野、多多益善,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翼赋能。

本次“院士科普大讲堂暨深港澳青年科技交流讲坛活动”作为罗湖区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发挥院士的智力优势、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来传播真理真知,必将推动罗湖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助力辖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信息专业委员会、深港澳科技联盟指导,罗湖区科技创新局、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罗湖区委员会、罗湖区人才工作局、罗湖区教育局主办,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深圳市宇航科普协会、深圳市人才产业园有限公司、罗湖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协办。

读特新闻+

俞大鹏: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学部)、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俞大鹏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院士,2016年获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称号,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量子科学与工程团队)带头人,2017、2018、2019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

俞大鹏教授长期从事低维纳米结构物理研究,是最早发现自下而上制备一维半导体纳米线和二维狄拉克量子材料表征方法的国际先驱之一,为低维量子材料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俞大鹏教授全职到南方科技大学工作,致力于量子科研平台的建设,完成了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筹建工作。该研究院已在未来信息材料与器件、量子模拟与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和量子工程应用等方向布局开展研究,成为了我国量子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通讯员 赵兴 王思聪 陈思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